[本站讯]近日,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周宪先生做客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生高端学术讲坛,在中心校区为广大师生带来一场题为“西方艺术从古典到现代再到后现代”的精彩讲座,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李鲁宁主持。
讲座伊始,周宪教授通过对古希腊《维纳斯》、布朗库西《波嘉尼小姐》和美国旅游者图片的简要说明,依次介绍了西方艺术从古典到现代再到后现代的三种形态。首先,周宪教授从文化的形态学上来讨论西方艺术古典、现代和后现代的差别。他介绍了对西方文化分期的不同分法,即三种维度分法以及夏皮罗的政治朝代型、文化型和美学型分法。接着,周宪教授就西方文化的三分法展开具体论述,认为西方文化可分为古典文化、现代文化和后现代文化三个阶段。他指出,19世纪中叶是西方文化史上的重要转折,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出现。接着,周宪就西方文化大风格进行了简要论述,同时向同学们推荐了彼得·盖伊的《现代主义——异端的诱惑》一书,认为它提供了一种看待社会、艺术家地位和评价文化产品及其制作者的新方式。
接下来,周宪教授对西方艺术的古典形态进行介绍,认为古典传统以模仿论和美的度量为主导,强调了古典艺术形态中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即主题清晰性和单纯性。随后,周宪教授在论述西方艺术的现代主义形态时,首先对现代的“家族相似”概念进行简单介绍,着重阐述了现代主义带来的变化,即现代主义对传统文化的颠覆。他认为现代文明挖掉了西方传统的根基,走向极端之道。他总结了西方现代主义七个特征,包括艺术的自主性、颠覆模仿论与“非人化”、强烈的自我表现、无穷的创新冲动、艺术的纯粹性、各门艺术之间与内部的分化和形而上观念,并展示了大量图片以帮助同学们理解。最后,周宪教授在阐述西方艺术的后现代主义形态时,先介绍了韦尔什、伊格尔顿和詹明信等人对后现代主义的评论,认为后现代主义的最大特征是对差异性的维护,并总结了西方后现代主义包括拼贴与混杂、去分化与去纯粹性等五个特征。
在问答环节中,学生们踊跃提问,周宪教授就“后现代的发展趋向”“南京大学选择经典书目的标准”“后现代的价值判断”等问题进行详细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讲座结尾,李鲁宁对本次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周宪教授极其扎实的文献功底、与时俱进的问题意识、旁征博引的讲授风格和对具体问题进行细致入微分析的学术态度非常值得同学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