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北京外国语大学王立业教授为外国语学院师生作精彩讲座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12日 16:02 点击次数:

[本站讯]12月8日,北京外国语大学王立业教授做客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并为外院师生带来两场精彩纷呈的讲座。

上午的讲座题目是“巴金与屠格涅夫”,本场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李建刚教授主持,学院众多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王立业教授从三个方面阐释了巴金与屠格涅夫的文学渊源。在第一部分“巴金与屠格涅夫的相遇”中,王立业教授详细介绍了巴金作品是如何进入俄罗斯屠格涅夫研究界视野,其作品如何在俄罗斯广泛传播并享有盛誉,以及为什么巴金会成为中国研究家向俄罗斯介绍中国屠格涅夫学的第一人。通过巴金的《屠格涅夫创作在中国》里对屠格涅夫作品令人信服的评价,揭示了巴金的屠格涅夫情节和屠格涅夫对巴金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第二部分是“巴金——屠格涅夫的研究家”,王立业教授深入介绍了巴金对屠格涅夫作品的翻译,向我们讲述了他是如何在不通晓俄语的情况下通过屠格涅夫的英译本和俄文原本进行对照翻译。举例说明巴金的译笔“形神兼备”,指出了为什么巴金会成为目前国内最优秀的屠格涅夫翻译家,即:对屠格涅夫作品的热爱,正确的翻译态度,高超的翻译技巧和优美的文字表达。但同时王立业教授也提出了由于对俄语的不通晓,巴金作品里也有众多缺陷。第三部分是“巴金:俄罗斯文学的积极接受者”,在这个版块,王立业教授主要通过屠格涅夫文学作品和巴金文学作品的对比来讲解屠格涅夫对巴金文学作品的深刻影响。在问答环节,大家就目前国内主流的翻译法问题、译者的主体性把控以及翻译文学作品中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美感缺失等问题提问。王立业教授一一做出了详细的解答。

下午的讲座题目是“卡尔梅克被驱逐历史的文学书写”。讲座由外国语学院俄语系主任皮野副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俄语系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以及日语系主任参加并聆听了讲座。

讲座内容分为三部分:卡尔梅克族的历史、卡尔梅克文学与历史的独特关系、卡尔梅克文学。作为我国引入卡尔梅克文学的第一人,王立业教授指出卡尔梅克族是中华民族的后裔,他们的历史可从两大迁移说起:1771年东归中华、1943年斯大林极端民族政策将其强行驱逐至西伯利亚。其中,第二次大迁徙给卡尔梅克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接着,王立业教授以这两次迁徙为载体论述了卡尔梅克文学与历史的独特关系。卡尔梅克族的第一次迁徙载入了历史却几乎没有文学作品产出。第二段迁移则面临文学创作滞后的困境,根源在于苏联对这段历史设置了文学禁区。然后,王立业教授从“被驱逐的文学描写、路途中的十三天与西伯利亚的十三年的文学描写、回归故土重建故国的书写”这三个话题分析了卡尔梅克文学。最后,王立业教授介绍了卡尔梅克族重归故土后的文学内容,大多表达了民族大团圆的愿望以及对卡尔梅克共和国重建后的忧患。讲座最后,王立业教授再次强调卡尔梅克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关注其命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王立业教授的讲座语言生动,内容深刻,其中所论及的文学作品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使全体师生收获良多。

王立业,莫斯科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俄罗斯诗歌与小说研究,俄罗斯文学比较研究,以及中国文学在俄罗斯的翻译与研究。参与国家重大社科项目三项,担纲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1项,主笔完成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项目(高等学校俄语教材)1项。



【供稿单位:外语学院    作者:李凌巍 王帆 王钦香    摄影:李凌巍 王帆 王钦香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思萱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