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华中师范大学罗良功教授作“狄金森诗歌语言的物质化”高端学术讲座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30日 16:54 点击次数:

[本站讯]11月26日,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罗良功教授在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作题为“狄金森诗歌语言的物质化”的高端学术讲座。这是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高端学术论坛暨“西文渊”文学系列讲座的第五场。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李保杰教授主持讲座。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罗良功教授的讲座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狄金森诗歌语言的物质化核心概念、狄金森诗歌语言的物质化的几种形式和语言物质化的诗学意义。首先,罗良功教授指出,语言的物质性与语言的概念性(抽象性)相对,主要指语言与物质世界和物质体验的直接关系,包括三种形态:第一,书面语言呈现的物理形态:声音、书写形式(字体、大小写)等;第二,承载语言的物质形态:媒介及其物理性状、声音(文本的声音形态)、排版(文本的视觉形态);第三,语言所激发的可感知性想象:意象、具象化表达(大写单词将普通名词转化为专有名词)。

罗良功教授指出,狄金森诗歌语言的物质化至少具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语言的感知性想象,包括意象和具象化表达(普通名词转化为专有名词);第二种是声音,主要是指音韵节奏的改造:半韵、大致韵等,狄金森的诗歌以声音决定意象,而非语义安排意象;第三种是视觉效果,即书写形式:破折号、感叹号等形成的书写形式的视觉效果。

最后,罗良功教授阐释了语言物质化的诗学意义。罗良功教授提出,狄金森诗歌语言的物质化能够增强语言和诗歌的可吸收性,诗歌意义在于体验,声音以其直观性和感性,强化诗歌的体验性,其意义存在于体验之中,过程即意义。而且,狄金森诗歌语言的物质化体现出后现代语言观,是语言观念的一场革命,物质化是对传统语言观念的叛逆。罗良功教授进一步提出,狄金森诗歌语言的物质化是一种诗学创新,开创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诗歌先锋,照亮庞德等现代主义者追求理想语言的道路,成为语言派等后现代诗歌的先驱。

罗良功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而深刻,分析视角独特,语言深入浅出,为外国语学院参加讲座的全体师生带来了一场意义特殊、内涵丰富的诗学盛宴。

undefined


【供稿单位:外语学院    作者:华有杰 申富英 赵志刚    摄影:赵志刚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浩铭 思萱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