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中国与周边关系框架的构建: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学术研讨会召开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22日 11:15 点击次数:

[本站讯]11月18日,由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观察》编辑部联合主办的“中国与周边关系框架的构建: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召开。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党工委书记孔令栋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介绍了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的基本情况及学科建设规划,对研讨会召开的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观察》执行主编武心波、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曹现强分别致辞。开幕式由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昌明主持。

研讨环节围绕“地区安全制度框架的构建”“地区发展议程的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进展与挑战”“中国周边外交有效性的提升路径”四个议题展开。与会学者认为,中国崛起是一个世界性现象,形成了全方位、多维度的格局。在经济上,中国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同周边国家的结构性互补格局浮现。周边国家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结合自身特色,将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对接,形成了一系列双边与多边、正式与非正式的合作框架。在地区安全问题上,中国崛起改变了周边国家对地区权力结构格局的认知。学者们分析了朝核问题、萨德入韩问题、南海问题的现状,结合东亚地区秩序的历史演进过程,指出了当前日美韩澳结盟关系的走向及特朗普亚太政策的变与不变。有学者认为,东亚地区既存在着对以美国为首的结盟合作框架的路径依赖,也存在着用“后萨德时代中韩关系回暖”“客观认识日本”“与东南亚各国经济合作重视经济结构特殊性”等视角来打开合作眼界,化解地区紧张的机遇。有学者表示,我国海军建设为中国和平崛起提供了有力支撑,海军建设思想既以“保家卫国”为底线,也强调“内敛性”,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自觉的追求,是维护地区和平的重要力量。

面对地区合作制度“叠床架屋”的局面及“经济依赖中国、安全依赖美国”的“二元困境”,与会学者认为,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全球治理议题展开的功能性合作、制度性合作具有务实的特征。在这些议题中率先取得的合作成果可以产生“示范效应”和“边际效应”,从而“建设性介入”地区事务,推动合作由“低级政治”向“高级政治”迈进。而从北至南的“冰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三线相互呼应,有利于化解“北极国家”及欧盟相关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疑虑,以“外线合作”助推“内线合作”。同时,构建中国周边关系的合作框架不仅要重视大国博弈,还要认识到中国周边为“小国”所环绕的地缘格局。认识“小国”的外交特性,重视“小国”的战略支轴作用,有利于发展“空间多层次共生关系”,构建命运相连、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多层次中国周边关系框架。

构建中国与周边关系的框架需要视角多元、观点鲜明、分析深刻的学术研究,此次研讨会既注重构建宏观的理论框架也注重提出有启发意义的实践路径,为今后的研究打开了思路。来自山东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外交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济南大学、延边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及多位核心期刊主编、编辑近40人与会。


【供稿单位:政管学院    作者:吕梦荻    摄影:丁璇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依人 思萱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