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儒学大会学术报道系列之二

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学者观点摘编(一)

发布日期:2017年09月21日 08:08 点击次数:

[本站讯]9月21至22日,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在曲阜召开。儒学研究“大咖”们齐聚一堂,围绕“儒家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交流世界各国儒学研究新成果,推动世界多样文明互学互鉴,探求当下全球治理新智慧,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近300位专家学者、3场主题演讲、3场专题论坛、多场次的圆桌论坛……多维度的思维碰撞下产生了哪些深邃的思想火花?第一现场的专家们有哪些精彩论点与精辟论述?山大视点网站为你认真撷取、梳理、讲述。

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赵法生副教授

主题:殷周之际的宗教变革与人文精神

西周开国者们面临三大任务:重塑政治合法性、完成民族整合、重塑权力结构,这三项任务之完成都以宗教变革为前提,甚至可以说,这三项任务本身首先就是宗教问题。他认为,随着自然性上帝到伦理性天帝的转变以及德与民本思想的出现,天意不但与民意打通,与德行也打通了。天命获得了人文价值的规定,而人文与道德获得了天命的意义。这场宗教革命是一场真正的精神革命,对于西周的政治、文化与社会生活普遍带来了巨大影响。西周宗教是中华伦理宗教的典范形态,就宗教信仰和人文精神而言,二者保持着十分精微而难得的平衡态,一方面,宗教的深化并没有完全压倒和否定人之价值,而是进一步将人本身的主动力量激发了出来;另一方面,人文价值的彰显并没有否定至上神的作用与意义,反倒是实现天命的手段与形式,崇德与民本正是要遵从天命求得上天的眷顾以永命的手段。西周宗教既不是后来心性化的内在超越,也不是基督宗教式的否认人之价值的外在超越,而是一种内外平衡的中道超越,此种平衡的境界在孔子的信仰精神中依然可以看出,是孔子精神与人格的重要源泉。

学者:武汉大学国学院郭齐勇教授

主题:儒家礼乐文明及其现代意义

儒家的礼起源于习俗,是社会生活的规范、规矩,礼乐文化是孕育儒家的土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在这一基础上重构了礼乐文明。儒家礼乐文明涉及政治正义和社会治理,展示了儒家的理念和制度设计,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对弱者的关爱。儒家礼乐文明的生态智慧:传统儒家认为天地是万物之母,天地是一切价值包括生态价值的源头,人应该怀有对天地山川的敬畏,爱护生物。礼乐文明中的道德理性和君子人格:三礼中有关人的教养与人格成长,特别是君子人格养成的智慧,体现了儒家文明的特色。儒家礼乐文明中的艺术和美学精神:礼别异,乐和同。乐是艺术,其本质在于和,乐是美与仁的统一。乐以积极的方式,顺乎人的情感,对于人的精神、人格的修养及社会移风易俗具有重要意义。儒家礼乐文明的现代意义涉及到礼乐在政治、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礼乐文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对解决现代社会危机具有多方面的作用,这需要我们好好学习古代的礼乐文化,作创造性转化。

学者: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陈慧Shirley Chan

主题:身体与治国:试读早期文献兼论“疾”

身体与治国间存在共通性,好的“气”与“德”均是两者赖以生存的要素。修身为治国之本,这一观点从《管子》、《韩非子》、《老子》等文论中都可窥见。陈慧教授援引《清华简》中《汤在啻门》、《汤处于汤丘》两篇为例,对身体和政体之观做出具体解释。她讲到人体的成形与民体的建构,指出两者都需“气”和“美德”相辅相成。当论说到“疾”,她运用德行缺失与疾病之关系对《清华简》进行了解读:“疾病”不是单纯指身体患病,同时比喻政体因德行缺失而趋于消亡。最后,陈慧教授得出结论:人由“气”而成,乃适“时”而生,更需“真(德)”的彰显,治国需通过为政以德、施德保民,使四方有序,天地和谐。

学者:安徽大学哲学系王国良教授

主题:儒学与人的价值和使命

儒学对人的价值和使命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他人相处的方式以及人的使命。儒家认为人与万物为一体,这种观点表明人与自然不可分离。儒家认为自然的本质就是“生”,人与万事万物的属性在大自然整体中平衡互补,相互影响,互为存在的前提与条件,同时人可以从自然中获取价值。在肯定人与自然万物为一体的同时,人与自然万物亦有差别,儒家认为人高于自然万物,但同时也要保护自然,关爱万物。针对与人相处,王国良教授引用“己欲达而达人”,说明人与人应互利共赢,个人更应自强。先秦儒家认为,人首先要立己,然后才能立人。在个体与他人的关系上,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仁者爱人”,对他人要以礼相待,关爱他人,关心社会。在公共社会交往关系中,儒家能从人性相同的原则出发,将别人看作是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因而具有理解和尊重他人的人道精神。儒家在一视同仁地平等宽厚待人的同时,又要“义以为上”,在社会交往中坚持个体的独立自主性和正义性。儒家的政治价值取向是以民为本。

学者: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黄玉顺教授

主题国民政治儒学——儒家政治哲学的现代转型

国民政治儒学是儒家政治哲学的现代形态,它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现代转型的时代产物。黄玉顺教授论述了国民政治儒学的社会发展史视野,即中国历史的分期,指明了国民政治儒学的儒学史背景,分析了儒家政治哲学不同的历史形态。他认为,儒家正义论的核心理论结构是仁→义→礼。换言之,这个理论结构是:仁爱精神→正义原则→社会制度。对于儒家来说,“仁→义→礼”是一套普遍的原理,其中“仁”与“义”作为根本的精神与原则是不变的,而“礼”作为具体的社会规范与社会制度则是历史地变动的。总起来说,儒家政治哲学原理即儒家正义论的基本内容就是:出于博爱的动机(正当性),根据生活方式的实情(适宜性),来选择或建构社会规范及其制度。国民政治儒学的基本内涵包括国民所有,即国民掌握权力;国民所治,即国民治理国家;国民所享,即国民享有利益。

学者:中山大学哲学系黎红雷教授

主题:企业儒学:当代儒学的一个新形态

企业儒学是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它将儒家的治国理念转化为现代企业的治理哲学,以儒学之道驾御现代管理科学之术,不但解决了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问题,而且为儒学在当代的复兴拓展了新的领域。黎红雷教授从拟家庭化的企业组织形态、教以人伦的企业教化哲学、道之以德的企业管理文化、义以生利的企业经营理念、诚信为本的企业品牌观念、正己正人的企业领导方式、与时变化的企业战略思维、善行天下的企业责任意识八个方面入手,详细论述了儒家思想在这些企业形态中的应用与发展。他谈到,服膺儒学的当代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尊敬儒家先师孔子,承担儒家历史使命,践行儒家管理理念,秉承儒家经营哲学,弘扬儒家伦理精神,履行儒家社会责任,在企业的组织、教化、管理、经营、品牌塑造、领导方式、战略变革、社会责任等方面,对企业儒学进行积极的探索,从而为当代儒学的发展,开拓了一个新的形态。

学者: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博艾敦Adams BODOMO教授

主题:中非跨文化交流:孔子学院的作用

中非两国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交往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非洲人到中国来寻求机遇。随着两国交流越来越频繁,为更好地促进双方交流合作、互利共赢,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双方越来越多的合作项目有利于进一步增进理解。孔子学院不应该仅仅关注非洲和非洲人,还应该更好地让生活在中国的非洲人融入中国,并与其他机构合作,充分发挥传播中国文化和语言的作用。其次,中非交流是双向的,一方面应该推进孔子学院进非洲,另一方面,非洲应尝试在中国建立像孔子学院那样的文化交流机构,例如曼德拉学院,推动曼德拉学院来中国,宣传非洲文化,推动非洲与中国的跨文化交流。

相关链接:

儒学大会学术报道系列之一:近两年儒学研究十大热点(2015–2017)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张丹丹 王怡舟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思萱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