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尼山国学大讲堂:瞿林东谈中国史学发展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13日 11:55 点击次数:

[本站讯]6月8日,著名历史学家瞿林东教授做客山东大学尼山国学大讲堂第二十三讲,作了一场题为“中国史学发展的连续性特点与中国史学话语体系的构建”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学典教授主持。

瞿林东教授首先回顾了自己与山大的渊源,接着重温了习近平主席去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认为时代要求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以打破中国在国际学术界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出去的窘境。瞿林东教授认为中国建设哲学社会科学有以下几个优势: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华文明发展的连续性,足以为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丰富的文献积累与思想遗产;当前国家发展的大好形势。关于第一个优势,瞿林东教授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具体解释为两个方面:一是在话语体系的构建之中,要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二是近一百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概念范畴和体系需要概括与总结。

作为本次报告的重点,瞿林东教授阐发了中国史学发展的连续性特点。首先,中国有悠久的史官制度与完整的修史制度,有修撰前朝史的优良传统,私人撰史的旨趣、境界和多种撰述形式也有利于史学的发展。其次,瞿林东教授认为要从史学连续性发展中梳理史学观念的历史,为构建史学话语体系提供必要的元素。第三,瞿林东教授认为,要对史学观念作创新性转换,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话语体系。

瞿林东教授还就与中国史学发展连续性相关的问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近期的思考,包括历史撰述与时代背景问题,史学活动的路径问题,历史文本的多样式问题,历史撰述与社会生活问题,史学家的意识与史学方法问题,“良史”种种与史家的修养问题,信史的理念与史家的追求问题,历史叙事的视野与格局问题,“史论”的价值问题,“史考”、“史注”的意境问题,史学的审美问题,史学在社会中的位置问题。

报告结束后,瞿林东教授就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具体路径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互动。王学典教授在点评中表示,瞿林东教授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科话语体系的报告含义深刻,为其他学科如何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提供了范例。学校师生及校外人士等近200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瞿林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历史学部召集人,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原主任,著名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专家,出版《唐代史学论稿》《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中国古代史学史纲》和《范晔评传》等著作多种。

                                         

【供稿单位:儒研院    作者:李旭冉    摄影:李鹏程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筱恬 思萱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