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北京大学刘华杰教授作博物学何为的报告

发布日期:2017年05月23日 10:14 点击次数:

[本站讯]5月19日,现象学与中国文化论坛迎来第十五场学术讲座,北京大学哲学系刘华杰教授应邀作了“博物学何为?——一种平行论的思考”的专题报告,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刘杰教授主持论坛。

刘华杰教授认为,对于现今为什么需要重新关心博物学的问题,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现象学的生活世界,波兰尼的科学哲学,科学编史学:重写科学史,文明形态的考虑。他解释说,胡塞尔认为自然科学的危机在于遗忘了其基础,亦即“生活世界”,只有生活世界才是唯一真实的。波兰尼强调的个人知识也是博物学所关注的,这也是解决胡塞尔科学危机的可能出路之一。从历史看,自然科学有四大传统:博物、数理、控制实验、数字模拟,其中博物是历史上最悠久的传统,博物学(natural history)是指对大自然的探究。

接下来,刘华杰教授介绍了西方博物学的历史发展,比如亚里士多德、林奈、布丰、法布尔、纳博科夫等等,并且表示博物学侧重普通人可及的生活世界。人人都能够同这样的世界进行对话,当下博物学的复苏不是要靠科学家,而是要靠普通民众。刘华杰教授用四个英语单词来介绍博物学(BOWU)开展的可能性和方法:Beauty、Observation、Wonder、Understanding。最后,刘华杰教授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摄影作品,让大家领略了大自然的曼妙和博物学的意义,提出博物学与科学的关系应该是平行的,博物学同时也是与还原论科学相对照的另外一类对大自然的宏观尺度的、综合性的、平面式的考察和探究方式,而且生活世界的博物学应当陪伴人生。刘华杰教授针对大家的疑问(比如博物学的推广问题、博物学是不是会忽视人际关系等)提出,博物学在中国一定会像西方一样蓬勃发展,这是不可逆的。另外,很多博物学家确实有逃离人际关系的趋向,不过博物学就其根本而言是为了实现更好的人生,促进人际间更融洽的关系。

评论人李章印教授从现象学的角度,特别是从海德格尔现象学的角度,进一步阐释了博物学的意义,认同科学的危机及其对生活本身的副作用,以及博物学为应对科学危机所提供的新思路,亦即,可以在意义贫乏的时代为我们的生活世界重新注入意义。不过李章印教授认为将科学的传统定为四项不如两项(博物与数理)更为简洁和有代表性。

刘华杰,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有博物学史、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科学传播学、科学知识社会学;近年来致力于博物学的复兴和博物学编史纲领下的科学史研究。


【供稿单位:哲社学院    作者:姜慧博    摄影:董明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慧娟 思萱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