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电气工程学院承办山东大学第135期(总第912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17日 15:02 点击次数:

[本站讯]12月16日下午,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电气工程学院承办的第135期(总第912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在千佛山校区举行。本期讲坛邀请到了河海大学鞠平教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特聘教授栾文鹏、清华大学胡伟副教授、山东大学电气学院叶华教授和李常刚副研究员,讲坛围绕“数据驱动的电网智能监测与调度控制”这一主题展开。本次讲坛由刘玉田教授主持。

第一个报告是胡伟副教授的“电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他首先介绍了大数据的背景,即随着环境监管要求日趋严格和各国能源政策调整,电力系统正在向节能、绿色、安全、自愈、可靠运行的方向发展。接着胡伟副教授利用几个生动的案例分享了自己对于大数据的理解,认为电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是能源变革中电力工业技术革新的必然过程,涉及整个电力系统在大数据时代下发展理念、管理体制和技术路线等方面的重大变革。然后,介绍了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现状,指明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发掘电力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律,这对于保证供电充裕度、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以及辅助政府决策、能源利用等方面有颠覆性的作用,有助于实现数据的新价值、认识的新突破以及控制的更智能。最后,他展望了从智能电网到能源互联网的转变,提出能源互联网将结合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有望成为未来世界各国新的能源构架。

栾文鹏教授的报告题目是“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技术及应用”,他首先介绍了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的背景和定义,即可以通过对单个传感设备的电气量测进行信号分析,辅以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识别下游各个电器设备各自的工作状态和用电特性。他介绍了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的技术原理,由于它能为家庭/企业能耗管理提供精细的基础数据,使得电器能耗评估、设备健康状态监测与用户行为分析等高级应用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实现,故应用广泛。最后,他介绍了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的典型应用场景和AI应用。

李常刚副研究员作了题目为“ecs-mlkr在未来电力系统中的重要应用”的报告。首先李常刚副研究员从大电网一体化在线安全风险防控和智能决策技术的研究背景入手,介绍了功角稳定智能评估模型和频率偏移智能评估模型,以及其在安全风险预警分级的应用。最后他作出总结,提出利用人工智能提高复杂高级应用的效率前景广阔,电力系统人工智能模型特征选择应与电气工程理论相结合,并且人工智能模型应结合电气工程理论进行适应性改造。

鞠平教授的报告题目是“电力系统智能调度”。他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分支,指出合理借鉴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专家经验与人工智能的互补互鉴、相互融合,是实现电力系统智能调度的关键,也是国内外电网公司正在攻关的热门领域。然后通过几个研究案例分析了负荷智能感知的重要性,实现基于可调负荷与分布式储能的需求侧响应、柔性负荷、虚拟电厂、精准负荷控制等,亟需在人工智能、负荷大数据、泛在电力物联网、5G通信等支撑技术的基础上发展新的理论方法,提高电网对负荷的特性认知水平和控制能力。最后鞠平教授分享了以负荷的智能感知为总体目标,以负荷的成分感知、功率建模和特性识别为三大研究内容的研究计划。

最后叶华教授作了题目为“大规模时滞电力系统关键特征值计算方法”的报告。叶华教授首先介绍了时滞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背景与现状,提出目前时域方法和频域方法的局限性,然后介绍了时滞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建模方法研究的总体思路和四大难点。接着,他介绍了解决方案,推导特征多项式与时滞之间的关系,提出时滞合并定理,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在提问环节,现场师生积极与五位嘉宾进行了互动。


【供稿单位:电气学院    作者:刘子菡    摄影:程涵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乔春娜 张丹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