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盛宁教授谈“共同体”思想和文学研究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17日 08:29 点击次数:

[本站讯]12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英美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原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盛宁做客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玛里琳·罗宾逊,《基列家书》 /《家园》与‘共同体’想象”的精彩讲座。讲座由中心副主任凌晨光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盛宁教授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西方“理论热”和所谓“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主导文学研究出发,介绍了宏大叙述逐渐被小众化阅读取向所替代,再到人们重新思考终极关怀,这一文学阅读兴趣变化的历程,以此说明玛丽琳·罗宾逊和她的小说是如何进入美国大众阅读的视域。 盛宁教授指出,“家”与“归家”是西方文学的永恒主题之一,而玛里琳·罗宾逊所关注的是实实在在的人间之“家”。她的小说通过对极具代表性的美国乡镇家庭生活的描写,对美国一向奉为立国之本的“共同体”理念作了准确而深刻的历史性再现,揭示了其在现代百年的演化过程中所内含的矛盾和遭遇的问题。此外,罗宾逊还在其文学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民主的社会共同体若要得以维持和发展,“看好他人应是先定的预设”。她认为,目前美国社会最大的痼疾是由于意识形态对立、价值观分歧而造成笼罩在全社会之上的一种“恐惧”(fear)。

盛宁教授进而以“共同体”为例,强调对于诸如此类的西方概念术语,必须吃透其在本土使用时确切的意义,以及该意义所产生的历史语境。在使用这些术语时,必须慎之又慎,不能按照我们的想象,简单地认为它再现了我们希望表达的意义。如果发现词不达意,那么在一定时期内,必须不厌其烦地作出注释,作为对这一翻译概念的补充。

最后,盛宁教授提出,我们今天的文学研究不应该跟在别人的理论风向之后进行简单化的照搬,我们发掘的所有意义都只是文本的可能性,必须反诸特定的语境才能看到其是否存在,玛丽琳·罗宾逊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如何发掘意义。

接下来,同学们就“如何搭准18世纪时代文化的脉络”“理论在先还是问题在先”“专业化分工下,文学批评还能不能进行公共性的介入”“詹姆逊《政治无意识》提出的三种阐释”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盛宁教授作了全面深入的解答。

凌晨光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认为盛宁教授的讲座具有思想的锋芒、目光的深度和现实的关怀。他指出,现今学习文学和研究理论者容易仅聚焦于理论而忽略了文学实践和文学文本,盛宁教授的讲座让大家明白,比理论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实践,他提醒大家不要忘记文学初心,不要变成不懂文学、对文学不再感兴趣的人。凌晨光教授认为,这次讲座没有凌空蹈虚,而是从罗宾逊的作品出发,并最终启发我们去深远地思考,相信这种学术研究的态度、思路和方法会对在座师生深有启发。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张紫柔    摄影:张紫柔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杨卓燃 刘婷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