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外国语言文学专家王宁教授受邀来外国语学院作学术报告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12日 15:14 点击次数:

[本站讯]12月5-6日,外国语学院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团队邀请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王宁教授做客外国语学院作了两场学术报告。外国语学院院长王俊菊教授、副院长马文教授等出席报告会,外国语学院及其它院系师生100余人聆听报告。

6日上午,王宁教授以“作为跨文化阐释的翻译”为题,提出了“翻译与跨文化阐释”的问题。王宁教授认为,翻译与跨文化阐释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文学和文化的翻译就是一种(跨)文化阐释的形式,通过这种“跨文化阐释式”的翻译,一些文化含量较高的文学作品才能在另一种语言和文化语境下获得持续的生命或“来世生命”。因此,在当前中国文化和文学走出去的过程中,这种形式的翻译会更为有效地推进中国文化和文学走向世界。一方面,他以杨宪益对鲁迅小说的翻译、葛文浩对莫言小说的翻译为例,提炼出翻译除了转换以外的认知和传播作用外,提出了跨文化语境下译者和原作者同等重要的理念。另一方面,他通过列举卡勒对德里达的阐释,站在辩证的角度肯定了过度阐释的必要性。王宁教授认为,任何过度的阐释也许能促使一个理论概念或一部文学作品在异域文化中获得新生,但它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翻译。在实现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宏伟目标时,跨文化阐释式的翻译也许能起到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语言表面上是可译的,文化的内部也许是不可译的,王宁教授对此提出了“跨文化阐释式的翻译”。他的观点引起了在场师生的共鸣,并展开积极讨论。

6日下午,王宁教授以“全球化语境中的后现代性与新儒学”为题,结合后现代性和后殖民性来讨论文化上全球化语境下儒学的复兴与发展,提出了新儒学与建构中国文化学术话语的课题。王宁教授提出,儒学经历了各个时代的修正和完善后,逐步成为中华文明和文化的一种带有主导性意义的话语力量。在当前西方文明大举入侵进而渗透到非西方文明的情况下,重提儒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中国土生土长的儒学在全球化时代的后现代语境下得到了重新建构,它作为中国文化土壤里的独特产物,是中国的人文知识分子据以与西方后现代理论进行平等对话的重要文化理论资源。王宁教授总结了杜维明、成中英等新儒学传播者的基本思想和理念,呼吁中国人文知识分子采取积极对策,抓住机遇,将中国文明和文化精神在全世界加以弘扬。他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华文明和文化的地位将得到确立,因此,在这个意义上,重新把中国文化土壤里生长起来的儒学当作建构中国文化学术话语的基础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王宁教授的引导下,在场师生就新儒学的后现代性含义、人文主义精神等积极发言、踊跃提问,王宁教授逐一作了解答。

王宁,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外国语言文学专家、教授。2013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者。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兼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等。王宁教授著述甚丰,对现代性理论、后现代主义、全球化与文化问题、世界文学、翻译学等领域的研究尤其精深,除两部英文专著和二十部中文专著以及近450余篇中文论文外,还在三十多种国际权威刊物或文集发表英文论文130余篇,收录SSCI或A&HCI数据库论文100余篇,部分论文被译成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日文、韩文等十余种文字,在国际人文社会科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供稿单位:外语学院    作者:方荃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张丹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