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流动与现代性:清末民初的跨国主义研究”学术沙龙举办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05日 09:55 点击次数:

[本站讯]11月30日至12月1日,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学者学术沙龙暨“流动与现代性:清末民初的跨国主义研究”主题讲座在外国语学院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安阳师范学院、菏泽学院、中央编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单位的50多名师生齐聚一堂,围绕相关主题展开讨论。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常务副书记薛佩军致欢迎辞,宁明教授致开幕辞,沙龙开幕式由外国语学院卢梦雅主持。沙龙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发言的18位学者分为6组,每组3人,在小组主持人的引导下,分享自己的学术成果,与小组成员和在座师生进行多方位的互动和交流。

C2486

B7070

96A0E

B5C4F

第一组研讨由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冯伟主持,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周海建,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卢梦雅、宁明先后发言。周海建以“清季内阁改制的思想来源与动力”为题,剖析清末“内阁”制度与英国“Cabinet”之间的差异,指出中国“责任内阁”制度中蕴含近代西方权力制衡色彩以及中国传统的制度体系和政权观念。卢梦雅作了题为“现代社会的传统性:谈葛兰言中国社会考察的整体事实观”的报告,介绍法国汉学家葛兰言及其“圣地—君臣”关联学说,认为葛兰言的“圣地”研究并非孤立,而是对中国宗教和社会研究的起点,与他后来所有的中国研究有内在的联系。宁明分享了题为“‘迎进来’与‘走出去’:翻译视阈下清末民初和中国当代文学的译介”的报告,以葛浩文对莫言小说《红高粱》《丰乳肥臀》和《生死疲劳》的翻译为例,评析译本中的增译和减译情况;并以张炜《九月寓言》为例,从文本结构方面探讨翻译策略和目的导向下的翻译方式。

第二场学术研讨由宁明主持,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刘真、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刘海英、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张明娟分别作了报告。刘真以“晚清华人域外游记中对现代性的追寻”为题,介绍清末民初的时代背景以及游记研究的必要性和历史价值,阐明晚清游记体现的“他者与他处”以及“对现代性的追寻”两大主题。刘海英作了题为“济慈形象在中国早期的传播与清末民初的社会转型”的报告,介绍济慈在西方和中国地位的演变,分析济慈在中国清末民初时期传播的原因、总体趋势和特点。张明娟分享了题为“美国超验主义时期文学中的中国”的报告,指出超验主义具有世界性和东方性,并以爱默生和梭罗的作品为例,总结出超验主义文学中的两个中国形象,探讨世界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关系。

第三场学术研讨由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张雯主持,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池翔、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韩策、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王慧荣作学术报告。池翔的主题是“日本因素与清末鸭绿江的木材转运秩序”。她探讨了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围绕鸭绿江森林的商业和纠纷,指出关于边疆森林的种种冲突和谈判。韩策以“章宗祥与清末民初的法律移植”为题,重点介绍清末法律移植的历史语境和章宗祥在清末明初法律移植中扮演的关键角色:章宗祥是法律改革承上启下的人物,民初司法制度艰难地延续下来,他领导的司法人员功不可没。王慧荣发言的题目是“清末的教育改革与日本——兼论日本教习服部宇之吉的在华活动”。她介绍了近代教育改革的日本经验、清末教育改革的措施和服部宇之吉在华执教时期的活动,分析日本派遣教习的意图和清末民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特征。

第四场学术研讨由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庞娜娜主持,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张蔷、冯伟,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刘发开作学术报告。张蔷以“被隐蔽的译介者——法国外交官莫朗译事考”为题,指出莫朗的译者身份往往被其推广中医针灸的成就所隐蔽。她通过考察莫朗的译本,结合时代因素,分析莫朗的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为中国古典文学在海外的译介提供借鉴。冯伟的题目是“传统戏曲的现代认知:三十年代梅兰芳出访的戏剧“翻译”策略研究”。他考察梅兰芳团队两次出访所准备的英文和俄文材料,指出在针对不同他者、何为“戏曲”、何为戏曲本质特征等问题时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这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传统戏曲现代性追求的多种面向,也暗示了未来戏曲发展的不同路径。刘发开作了题为“跨文化历史语境下王国维的跨文化观及其实践与意义”的报告,关注王国维跨文化观的三重特征及其跨文化实践,指出其在当代跨文化时代新语境下,对推动中国美学和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构建具有启发意义。

第五场学术研讨由卢梦雅主持,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皮野、朱耀云、张雯作了发言。皮野以“汉语拼音的现代生成:莫斯科方案与远东阶段”为题,指出现代拼音的创立始于国人对现代化的焦虑,因为汉字掌握起来十分困难;为了进行教育普及,一批中共党员与苏联汉学家合作,推动了拼音的形成。朱耀云的主题为“跨国流动与国际汉语教育的现代性转向——聚焦清末民初的对外汉语教师”。她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过程中,《西儒耳目资》《华英字典》《语言自述集》等著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研究课题时,学者应该对古今中外进行横向和纵向考察,以获得较为全面准确的结论。张雯分享了题为“女伶与上海社会”的报告,强调女演员在中国的戏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近代的上海,女演员和以梅兰芳为代表的男旦受到公众的追捧;她从这个角度切入,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始末。

第六场学术研讨由刘真主持,山东大学文学院叶杨曦、外国语学院郑春光、中央编译出版社朱瑞雪先后发言。叶杨曦的题目为“跨国旅行与士人往来:论永井禾原的游华汉诗”。他以永井禾原在中国旅游时写的汉诗为例,从近代日本汉学者的视角反思晚清史,指出他们在中国旅行之后,会对中国产生一种新的、从阅读中无法获取的感受和体验。郑春光以“接受新知与转化传统:清末民初中国传记文学观的现代化转向”为题,认为清末民初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史传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国外的历史和文学观念,注重篇幅长度、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心理动机等因素,与大量的创作实践一起,共同推动了中国传记文学观的现代性转向。朱瑞雪在题为“关于晚清民国的域外游记丛书”的报告中指出,中央编译出版社以“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为使命,以“思想文化的摆渡者——在东西方之间”为座右铭,希望借本次沙龙与各位与会学者合作,筹划出版晚清民国的域外游记丛书。


【供稿单位:外语学院    作者:申小宇 刘俐 曲西麟    摄影:刘俐 申小宇 曲西麟 宋晓健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魏芳雨 张丹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