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环境政治研讨会在山大青岛校区召开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28日 08:45 点击次数:

[本站讯]10月26-27日,由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主办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环境政治研讨会”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海南师范大学、东华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等单位的40余位专家学者相聚一堂,围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政治哲学”、“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制度架构”、“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地方实践”、“生态文明思想的国际比较与国际传播”等四个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会议开幕式由山东大学政管学院副院长刘昌明主持。学院党委书记盖玉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郇庆治教授分别致辞。盖玉强介绍了青岛校区的搬迁历程、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肯定了此次研讨会对学校生态文明研究与环境政治学科发展建设的重要意义。他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维路径之一,在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此次研讨会的举办恰逢其时。郇庆治教授认为,中国的环境政治学学科建设呈现出理论研究扎实、议题领域丰富、话语力量增强、与政策实践密切结合的特点。他表示,目前环境政治学研究逐渐由对西方的模仿学习转向自主性研究,集中体现为生态文明研究。鉴于环境政治的特点,学科群、学术共同体的建设也应当具有跨学科视野,应当吸引法学、政治学的青年学者加入到研究队伍中来,关注中国的生态建设问题,培养跨学科的研究人才。他希望与会专家能够在此次研讨中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碰擦出思想的火花。

会议首先探讨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政治哲学,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云飞教授指出,回顾新中国70年的辉煌历程,我们之所以能够走上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推进生态理念的变革,坚持用科学的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中国的繁荣进步。新中国 70 年的生态理念嬗变,实现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积累了丰富经验,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郇庆治教授看来,深入理解与阐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或话语理论不能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更宏大、更为重要的背景和语境,当今中国的生态文明及其建设同时是生态上进步文明和社会主义政治取向。

针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制度架构研究,中共中央党校生态文明建设教研室主任李宏伟教授指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有效保障。她认为生态文明制度对保证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同时需要对既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制度进行必要的完善与修正。其他学者围绕国家公园体制、河长制、汽车社会生态环境问题治理中的城市空间优化等生态文明的制度创新进行了交流讨论。

在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地方实践讨论环节,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曹顺仙教授基于江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调研认为,集体经济在壮大发展的同时呈现绿色转型的鲜明特征,集体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重构也势在必行。在集体经济发展当中,经济和生态双赢的局面正在形成,再集体化和生态化过程,农村集体经济绿色转型的目标重构势在必行。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英姿教授、中共湖北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研部副主任鲁长安教授等分别对海南美丽经济实践与湖北省生态环境风险预防实践进行深入探讨。

围绕生态文明思想的国际比较与国际传播,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华启和教授从话语体系、话语表达和话语内容三个角度对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进行了论述,他指出,在全球生态治理中,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话语体系从中西方利益的交汇点、世界各国的关切点和话语的共识点中寻找到了话语交流的最大公约数,契合了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诉求,用顺应世界潮流的话语表达方式,促使了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与全球生态治理的遥相呼应,从而促进其国际传播。政管学院李昕蕾副教授分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的具体优化路径,认为在注重不断拓展生态文明理念的国际对话空间的同时,我们还需要通过话语国际传播机制的优化来强化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能力和传播路径的创新,提升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绿色影响力。


【供稿单位:政管学院    作者:李昕蕾 邹爽    摄影:刘升冉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金鑫 张丹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