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聚焦学科发展前沿 推进新文科建设

第二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会在威海校区举办

发布日期:2019年08月29日 16:35 点击次数:

[本站讯]为推进新文科建设及落实学校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共建共享,8月26日至27日,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文化传播学院在威海校区共同举办了第二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师资培训会。本次培训会邀请国内新闻传播学科领域多位专家聚焦学科发展前沿作报告。邀请的专家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原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组成员、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张昆教授,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姜飞教授。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文化传播学院的科研及教学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26日上午,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王德胜和文化传播学院院长张红军分别作了简短致辞。随后,张志安教授以“平台兴起与数字新闻业研究”为题作报告,他从网络社会与新新闻生态系统、平台媒体的兴起/影响及其全球治理、数字新闻业研究的问题和范式创新三个方面,提出并阐述了“新新闻生态系统”(new news ecosystem)这一概念。张志安教授认为,该系统包含专业媒体、机构媒体、自媒体和平台媒体,传统的新闻业态正转变为多种类型媒体共同参与、多元新闻实践形态并存的新生态。他认为新闻业态和研究目前面临的挑战是作为文本的新闻形态泛化,而社会结构的变迁导致中国的新闻研究特别需要吸纳政治传播的视角。张志安运用丰富的实例,为在座听众提供了前沿的学术动向和新颖的学术视角。

26日下午,隋岩教授作了主题为“互联网群体传播引发的信息生产方式的改变”的报告。隋岩教授提出了“群体传播”的概念,认为互联网为群体传播提供了新型的“物理空间”,使传统群体传播呈现两面性极化,通过资源配置再生产了社会结构。他认为这集中表现为大众传播与群体传播的博弈、大众媒体借助群体传播营销的普遍性、组织传播对群体传播的巧妙利用、群体传播交织人际传播对谣言产生的影响,以及群体传播的优势凸显;他指出,信息生产方式的改变催生了资源配置的新路径,要用科研新思维迎接生产方式的改变。

27日上午,张昆教授聚焦学科建设,作了题为“关于新时代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思考”的报告。张昆教授围绕当前学科建设的时代环境、学科建设及学科评估、制约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因素,以及发展新闻传播学科的路径四个问题,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在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教育制度、资源配置和教育管理系统领域的障碍,提出精准定位、目标导向、资源配置和能力提升四大举措。

27日下午,姜飞教授聚焦国际传播,作了“从何而来 去向何方——中国国际传播的阐释与反思”的报告。他以详实的历史资料纵向梳理了我国国际传播发展的脉络,横向展示并比较了西方国家的国际传播发展理念,并具体分析了作为国际传播需求来源的全球信息传播技术升级、全球传播生态变迁、传媒产业链条重组、全球知识生产演进、传播结构转型和网络军事化等问题,指出重大传播技术革新势必带来传媒管理政策和机构的重大调整。

此次培训会不仅提升了学校新闻传播学科教师们的教研能力,同时也是新闻传播学院与文化传播学院共建共享工作的重要举措,既是对学校强院兴校、一体发展战略的具体落实,也是特色办学、注重导向的系统组织规划。针对“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和“新文科建设”的总体布局,两个学院将以培训作为长效机制,继续推进纵深领域的立体交叉式融合发展。


【供稿单位:新闻学院    作者:于晓风 崔志源    摄影:崔志源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杨小雪 张丹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