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齐鲁大讲坛:南京师范大学王锷教授谈周礼与现代社会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30日 08:30 点击次数:

[本站讯]6月29日上午,第177期齐鲁大讲坛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王锷教授作了题为“周礼与现代社会”的报告。报告会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杜泽逊教授主持。

报告中,王锷教授从“何谓礼和周礼、《三礼》与周礼、周礼的现代价值”三个问题入手,依据《三礼》记载,结合先秦其它文献,以饮食礼、冠礼、丧葬礼、祭礼等为例,详细介绍了周代礼制,全面揭示了周礼与社会的关系,深入阐述了周礼的现实意义。他表示,礼是人们行动的准则,是治国理政的典章制度。广义的礼,风俗信仰、礼仪制度、法律法规、家规乡约等无所不包;狭义的礼,包括礼物、礼仪两部分,指人际交往的准则。周礼包括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等“五礼”。

王锷教授指出,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周公制礼作乐,周代礼制灿然大备,对中国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在不断地“因袭损益”前代礼制的过程中,推陈出新,砥砺前行,创造了无比辉煌的中华文化。周礼体察人性,根植人情,节制人心,规范人行,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礼关乎个人立身行事,更关系到国家安定,天下太平。

他强调,时代不同,礼制有异。周礼以及其它时代礼仪制度,所倡导的修身养性、诚实守信、尊敬他人、以礼治国等核心思想,对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应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现实,借古鉴今,对周代礼乐文明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制定完善有关礼制,使人们有章可循,依礼而为,为民族复兴提供坚实的礼乐文化支撑。

在互动环节,王锷教授就听众提出的当下的礼制的参照标准、“古礼”和“今礼”的差别、何谓“儒”、如何看待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以及“礼”和“利益”的关系等问题,一一作了详细解答。山东大学部分师生医务员工、齐鲁大讲坛会员及社会各界人士约200人聆听了讲座。

王锷,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秘书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上海大学兼职教授,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文献编”经部主编。主要从事中国经学、礼学和文献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在南京师大文学院、山东大学尼山学堂开设《周礼》导读、《礼记》导读、《论语》导读、中华礼乐文明等课程。出版《三礼研究论著提要》《〈礼记〉成书考》《〈礼记〉版本研究》等著作,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明清时期《礼记》校勘整理与主要刻本研究”。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马永军    摄影:王浩铭 张亚丽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张丹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