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新杏坛:香港理工大学彭刚谈声调、认知、大脑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17日 18:39 点击次数:

[本站讯]6月12日,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系副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彭刚教授做客文学院新杏坛,作题为“声调、认知、大脑”的讲座。讲座由文学院刘娟副教授主持,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共同聆听了本场讲座。

本次讲座分为三个部分,彭刚教授分别介绍了他在声调、认知和大脑三个方面的相关研究。首先,他通过分析普通话和粤语的语音差异性,为大家讲解了声调的产生。接下来他用数据和图表为大家介绍了不同感知类型的概念,范畴感知是非线性的跳跃,即声调之间的的感知界限是陡变的;而连续性感知的感知界限则是渐变的。范畴和非范畴之间没有明显界限,范畴感知和连续感知是两个极端。他运用实验的方法对声调范畴感知做了一些发展性研究,例如儿童对声调的感知,并且考察了语境下的声调感知,即“声调归一化”,也叫“说话人归一化”。他谈到,针对一个陌生的声调,如果要判断声调它是高平还是低平,需要有语境的帮助,尤其是对于有多个平调的语言来说。最后,彭刚教授介绍了他对大脑的相关研究。他利用脑电图(EEG)实验和磁共振(fMRI)两种脑成像技术来探讨语言与大脑认知的关系。脑电图有非常好的时间分辨率,但是空间分辨率很差;磁共振技术的时间分辨率不好,具有严重的滞后性,但是有比较好的空间分辨率。利用这两种互相补充的技术,他通过一系列实验最后确定了大脑处理声调的分区。主要是右脑控制声调的处理,同时左脑也有很重要的调节作用。

彭刚,在南开大学获数学学士、计算机硕士后,加入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语言工程实验室,师从国际著名语言学家王士元先生,获博士学位。目前为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系副教授,同时兼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兴趣是利用行为实验、脑电图(EEG)实验、以及磁共振实验(MRI)来探讨语言与大脑认知的关系。近年来,开始研究儿童言语障碍的脑机制缺陷,并探索如何从大脑的角度进行言语障碍康复训练的可行性研究。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郁秀青    摄影:孙会沅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宋广鑫 张丹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