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新杏坛:周绚隆编审谈“历史夹层中的明清易代”

发布日期:2019年05月31日 18:19 点击次数:

[本站讯]5月27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周绚隆做客文学院“新杏坛”,在中心校区作了题为“历史夹层中的明清易代”的讲座。讲座由山东大学文学院孙之梅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周绚隆以《侯岐曾日记》为中心,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史料整理和分析,继而探讨在改朝换代的历史巨变中,作为社会的精英阶层以及普通百姓所遭遇的灾难与生存问题。首先,他介绍了《侯岐曾日记》的发现和整理情况,并且详细分析了日记的内容,阐述日记这种私人性文献所展示的时代内容。侯岐曾实录了清初政治高压下明代望族和名流的沉沦过程。与复明海上力量联系,以及保护夏完淳、陈子龙既是侯岐曾的个人选择,也是前明各种社会关系的必然。这一行为导致侯家在顺治初年遭受灭顶之灾。其次,《侯岐曾日记》的文献价值在于它能够提供私人视角的历史叙述——现场感的呈现与情绪化的表达,并且对正史文献进行补充和互证。同时它保留了侯岐曾给师友的许多书信的底稿和一些重要的人物信息,对了解他的心态和对外联系非常重要。最后,周绚隆又进一步探讨了日记引发的话题与微观史学研究。比如,不论陈子龙还是黄淳耀、侯峒曾等一批烈士,原初并没有殉国的计划,他们的死有着许多未曾预料的原因。从易代之际士人的生死态度和出处选择可以看出他们往往面临着道德和精神的两难问题。周绚隆总结认为,私人文献整理的难度较大,要注意对边缘材料的挖掘和对场景的还原。同时,私人文献为微观史学研究提供了可能,并且对《侯岐曾日记》的研究能开拓博学鸿词研究的新路径。

在互动环节中,周绚隆就同学们提出的疑问,以及《侯岐曾日记》的保留、史料和文学研究的辨别等问题作了进一步解答。

最后,孙之梅高度评价了周绚隆所作的学术讲座。她表示,这场讲座在方法论的展示以及学术前沿问题的输入上都呈现出了新的气象,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史料处理的方法,开辟出文学研究的新路径。

周绚隆,博士,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山东大学文学院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古典文学研究,有《陈维崧年谱》等论著,还从事翻译和散文写作。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念珂羽 孙倩    摄影:覃女穆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赵如越 王莉莉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