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齐鲁大讲坛:中国科学院宗成庆教授谈人工智能发展问题

发布日期:2019年05月18日 18:15 点击次数:

[本站讯]值“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在京召开之际,5月18日上午,以“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第174期齐鲁大讲坛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举行。主讲嘉宾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宗成庆。

报告中,宗成庆教授从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入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人工智能的产生、发展历程,现有的技术方法和研究现状,以及面临的机遇、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等。宗成庆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1940年代至1950年代中期,是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的前期探索阶段;1956年代至1960年代中期人工智能诞生;1960年代中期至1970年代中期,人工智能研发因应用效果不佳,整体进入低潮;1970年代中期至2000年代前期,机器翻译系统获得初步应用,但人工智能机器出现算力不足的问题。2000年代初期至今,大型机器人出现,一系列标识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事件不断发生。宗成庆教授指出,我国人工智能虽然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影响人工智能发展的因素,一是数据,二是算法,三是计算能力。当前,人工智能面临的科学和技术挑战主要有脑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技术工艺和制造,以及各个学科的关键核心技术等。

宗成庆教授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人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对于我国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言,人工智能技术是“弯道超车”的大好时机;但是人工智能技术尚不成熟,仍面临巨大挑战,除了科学与技术挑战以外,还包括重复性体力劳动者需求量大幅降低的失业问题,新兴产业、社会秩序的管理和立法问题,农业、医疗健康、教育等相关领域管理方式和观念的转变等。应对挑战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建立更加良好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和管理体制,培养一流的创新型人才,保护和激发更强的创新能力。

在互动环节,宗成庆教授就听众提出的人工智能方面的问题和困惑一一作了解答。山东大学软件学院刘士军教授主持报告会,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部分师生医务员工、齐鲁大讲坛会员及社会各界人士近300人聆听了讲座。

宗成庆,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主要从事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人机对话系统和文本数据挖掘等相关研究,主持国家项目10余项,现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统计自然语言处理》和《文本数据挖掘》等多部专著和译著。2013年当选国际计算语言学委员会(ICCL)委员,现任亚洲自然语言处理学会(AFNLP)主席、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副理事长。曾任国际顶级学术会议ACL-IJCNLP’2015程序委员会主席,IJCAI’2017、IJCAI-ECAI’2018和AAAI’2019领域主席。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马永军    摄影:王浩铭 杨小雪 张名轩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张丹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