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曹成竹副教授做客“新语翼”讲坛谈美育与当代中国

发布日期:2019年05月13日 11:53 点击次数:

[本站讯]5月12日上午,山东大学文学院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曹成竹副教授做客外国语学院“新语翼”讲坛,带来以“美育与当代中国”为题的专题讲座,这也是山东大学美育文化日系列活动——美育讲座之一。

曹成竹副教授详细阐述了中国与西方美和美育的历史状况。他概括了西方传统美学的核心特点。第一,理想的个体之美;第二,智慧之美;第三,人的合理存在和自我实现之美。他以马克思“艺术不是与生产方式成正比的”开启阐释,抛出“为什么人们总觉得古希腊的艺术让人回味、向往”的疑问,得出“古希腊是人类理想的童年时代,在人类文明的高级时代需要回归对朴素美的创造”的论断。至于现代西方,“美”则成为一种感性的低级认识论,“美学”成为与外在美的形态、纯粹比例无关的高级认识论,美育也进一步发展,被定义为感性认识的完善和提升。随后,曹成竹副教授讲到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特点,以及美和美育的途径,对“美从何处寻”作出阐释。

曹成竹副教授就当代中国美育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作出总结。他说,当前我国美育已逐步引起重视,全国美育氛围逐步向好,各大高校更是纷纷开启美学教育,但仍存在美育变成技术教育、简化为学习教育、窄化为艺术教育等不足,更是由此引发了“美盲”现象、美颜技术滥用、审美标准化、追捧畸形美等严重社会问题。对此,曹成竹副教授提出,首先要把“美”当成实用目标,将其与不同阶段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其次要把美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通过“美”的宣传包装推动购物消费、旅游出行、优化生活,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回归”,让“美”回归传统、回归现实。他还提出,“美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让每个人都变成美学家、研究者,而是让每个人都变成会生活的人,让“美丽中国”始于对美的培养,才是更深层次、更长时间的美。

曹成竹,山东大学文学院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作协会员,中华美学学会马克思主义美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理论研究侧重马克思主义文论、审美人类学,学术兴趣涉及民间文艺美学(特别是歌谣)、网络文艺批评、当代文学及影视批评等。已在《文艺争鸣》《文艺理论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文艺报》《民族艺术》《民族文学研究》《学术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开设课程有文学概论、马列文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西方学术思想史、西方哲学专题、文艺美学等。


【供稿单位:外语学院    作者:陈心如 赵玲    摄影:陈心如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喻靖悦 张丹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