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哈佛大学James Hankins教授谈“近现代欧洲早期的贤能政治”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22日 13:36 点击次数:

[本站讯]3月20日,美国哈佛大学James Hankins教授应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邀请,在青岛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作了题为“近现代欧洲早期的贤能政治,为什么利玛窦认为中国是一个乌托邦?”的学术讲座,山东大学政管学院院长贝淡宁主持讲座。

Hankins教授首先介绍了此次讲座关注的背景,即明清时期的中国在欧洲被广泛地认为是一个乌托邦,而造成这种评价与大量耶稣会传教士来华是密不可分的,利玛窦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其作品深刻影响了西方对中国的看法。此次讲座试图解释为什么利玛窦会认为中国拥有极好的政府治理,Hankins教授总结利玛窦在书中阐释的中国政治三个主要特征,即科举考试、革命正义、以及文人治国,他称赞中国官员的谦逊、政府的贤能和文学科目考试等特性,这保证了中国政治的贤能性。然后Hankins教授指出利玛窦自小接受的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对政治的理解是造成其崇尚贤能的根源。

随后,Hankins教授介绍了利玛窦生活时代的一些基本的情况,谈及当时欧洲存在的人文主义、经院哲学的交织以及美德政治等基本思想,并追溯到古代亚里士多德、斯多葛学派、西塞罗、昆体良等思想家的传统,提到了当时人文主义者的一些主张,即强调人的道德,这都深刻影响了利玛窦的政治价值观。

Hankins教授提出了自己在人文主义美德政治与中国儒家政治传统对比的一些思考,指出中国儒家思想诞生于一个政治失序、道德败坏的春秋时期,此时西周的和平、秩序与美德已经成为遥远的梦想,时代需要的不是新的法律制度,而是人性的重新发掘,而回复远古的政治社会制度需要一个贤德的君主,后来的儒家的发展,也一直强调了有德之君子在政治上具有领导地位,这与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存在着一些相似之处。

Hankins教授接下来探讨为什么贤能政治(美德政治)在西方失败,而在中国得以延续并成功。中国的儒家政治传统经过科举考试等制度得以延续下来,而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德政治在十七世纪被宪制、权利本位和契约论等取代,即在西方惩恶成为主题,而扬善被忽略,东西方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Hankins教授旁征博引,论证古今中西,思维之广阔、研究之精深获得了在座学生的称赞。

讲座结束后,孔新峰教授结合自己的理解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孔新峰教授简要介绍了讲座相关的历史背景,指出了Hankins教授实际上将利玛窦对中国的观察放在整个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大脉络中,指西方隐而不张的“rule by human being”,强调政治领导的思想传统,而利玛窦在中国找到了儒家文化的贤能主义。孔新峰教授还介绍了中国西周的人文主义转向,提出了“德性”与“德行”的区分,并在最后指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即利玛窦所描述的明朝的政治实践能否代表整个中国贤能政治的评判。贝淡宁也在评论中介绍了欧洲思想家对中国评价由积极到消极的转变,并介绍了卫礼贤教士传播《易经》的事迹。 在互动环节,现场师生围绕所讲内容提出诸多问题,涉及贤能政治对战争的限制、贤能政治在欧洲的实践问题、研究方法论以及欧洲思想家对华评价转变原因等领域,Hankins教授对每个问题都进行了回复,与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James Hankins教授,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文艺复兴研究史家,哈佛大学文艺经典文库“塔蒂丛书”总主编。1985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任教于哈佛大学历史系。2013年,荣获美国文艺复兴协会颁发的“保罗克里斯蒂勒终身成就奖”。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柏拉图》《剑桥文艺复兴哲学指南》等著作享誉柏拉图学界以及文艺复兴研究界。


【供稿单位:政管学院    作者:姚怡    摄影:姚怡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田俊腾 张丹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