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颜炳罡做客齐鲁大讲坛谈40年儒学社会地位变迁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04日 17:11 点击次数:

[本站讯]11月4日上午,第167期齐鲁大讲坛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教授作了题为“由‘革文命’到‘续慧命’——四十年来儒学社会地位的变迁”的报告。

报告中,颜炳罡教授紧紧围绕作为民族精神命脉的儒家与百余年的国运、文命相联系这一主线,从反孔批儒到研孔研儒转变;儒学由单一的定性研究向多样化的定量研究的转化;由客观的学术研究向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双创”转化,在最终意义上完成由“革文命”到“续慧命”的转变等方面,对四十年来中国儒学的发展变迁进行了深入解读。期间,颜炳罡教授通过对牟世金先生、庞朴先生、张岱年先生、匡亚明先生等学者的代表著作和主要学术观点的介绍,勾勒出了反孔批儒到客观研究的转变这一阶段中国儒学的沉浮变迁。他以谷牧在《孔子研究》的创刊词、李泽厚的“有机整体论”、现象学回归儒家的典型人物张祥龙为例,讲述了改革开放以后儒学研究由单一的定性向方法多样的定量研究的转化。他还以当代新儒家思潮课题组研究为例,介绍了八十年代儒家在当代中国的处境以及由研儒到续儒的转化,并通过新时代读经运动,各类国学院、儒学院的成立以及书院、培训机构等的兴起,各种儒家新理论、新思想的提出,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后,传承儒家慧命的大陆新儒家群体形成。

颜炳罡教授认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儒家文化是最富有根源意义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体,儒是中国人的精神徽记。他提出,“国运兴,看北京;儒学兴,看山东。”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标识与精神命脉的体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慧命所寄,在新时代我们应自觉担当起传承、延续这一民族慧命的责任和使命。他表示,儒学伴随中国崛起而崛起,儒学振兴理有必然,势有必至。

在互动环节,颜炳罡教授就听众提出的儒学如何看待婚姻家庭、当下是否有“孔子”其人、何谓“儒术”、是否应去曲阜研学、今天儒学教育的创新及转化等问题,一一作了详细解答,现场气氛热烈。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王建民教授主持报告会,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部分师生医务员工、齐鲁大讲坛会员及社会各界人士近200人聆听了讲座。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马永军    摄影:蔡章成 刀彦月 杨小雪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刘婷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