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第四届中国新闻史青年论坛在山大召开

发布日期:2018年09月19日 08:22 点击次数:

[本站讯]9月15日,第四届中国新闻史青年论坛在山东大学开幕。本次论坛由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办,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承办。本届青年论坛以“以碎立通:中国新闻史人物研究”为主题,聚焦人物研究,以期寻求到那些多元的、个别的因素,窥探到历史丰富复杂的诸多面向。

开幕式上,山东大学校长助理、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邢占军提出了此次论坛的三个特点,即原创性、高端性,互动性。他认为,青年论坛的举办对新闻史学的研究与发展有重要意义,因为青年作者是未来的领军人物。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新闻与传播研究》主编唐绪军教授在致辞中希望通过论坛的召开,能够使学界的研究关照到新闻史在学科中的地位,使新闻史研究在方法上有所突破。唐绪军教授还对研究新闻史的青年学者们提出了四个要求,即博览、发现、针线串联、坚持。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教授对论坛的形式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她认为,每篇论文两个点评人的方式可以起到很好的建议作用,但希望能够在评议时加入学术期刊主编的意见,以更多的视角去探讨学科发展的方向。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吕芃从自身经历出发,阐释了人物研究对新闻史的重要性,他提出,新闻因人物而生动,历史因人物而生动,新闻历史因人物而生动。论坛开幕式由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王德胜主持。

在主题报告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李学通研究员发表了题为“西方新闻画报里的中国形象”的演讲,对1842年到1911年间中国形象在《伦敦新闻画报》中的变迁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他认为,对西方新闻画报的涉华报道表现手法的分析,应该放在历史的背景下,并且与其他文化现象联系起来加以阐释。针对“以碎立通:中国新闻史人物研究”的主题,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倪延年教授对民国新闻史的研究对象进行了分类和梳理,指出了评价民国时期新闻史人物必须考虑的主要社会因素,以及值得研究和记住的五类民国新闻史人物,对本届论坛的主题进行了阐释和升华。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教授发表主题报告“大众媒体史还是新闻史?——兼谈新闻史的起点问题”,对“新闻”的起源进行了探讨,对新闻在新闻史课程中的概念进行了阐释。

围绕主题,本次论坛共开展了九场专题学术讨论,内容涵盖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新闻历史与新闻团体、人物。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青年学者们作了论文发表,不同的观点和思路在论坛的自由讨论中进行了交锋和碰撞,对新闻思想史、新闻团体、民国报人、江浙新闻史、东北民国新闻史、涉外新闻史、广播史及台湾新闻史进行了深入、多层次、多视角的探讨与研究。论坛采用了总评议人的形式,每一篇发表的论文都有一位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进行点评,每一场分论坛的讨论最后都会有一位总评议人对本场论坛中发表的论文进行一一点评。此外,每场分论坛都会设置20分钟的讨论及回应环节,围绕本场分论坛的主题及发表的论文,青年学者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惑,在互相对话中丰富研究的框架和内容。此外,论坛还邀请到了各大权威学术期刊的主编,每位主编从自己杂志的角度出发,对此次参会论文进行了点评,并介绍对新闻史研究论文的要求和期望,多数主编对“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期望新闻史的研究能与现实相关联,以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


【供稿单位:新闻学院    作者:任秀    摄影:孙艺真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田晶晶 张丹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