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北京大学吴飞教授主讲礼乐文明的基本特征

发布日期:2018年07月04日 16:54 点击次数:

[本站讯]近日,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吴飞教授做客第102讲天人讲堂,作了题为“礼乐文明的基本特征”的学术报告。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傅有德教授主持报告会。

本次讲座重点讨论中国传统礼乐文明的总体特征。吴飞教授首先从世界文明的视角来看中国文明,认为目前国内学界对“中学”认识的欠缺,实际上是对西学理解得不够,他提出从中西对比的角度谈论礼乐文明。讲座主题围绕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四个不同点展开论述。第一,从总体上看,西方哲学是以“存在”为出发点,而中国哲学则是从“性命”上来谈论。如哈姆雷特的“to be or not to be”,在西方而言讨论的是“存在还是不存在”,而在进行汉语译介时,却只能将其转化为“生存还是毁灭”这样一类性命之学的问题。吴飞教授指出,西方的存在论结构是假定一个永恒不变的存在,以及与之相关的精神存在物与物质存在物;而中国的性命论结构则以天、地、人“三才”为架构,“天命之谓性”,天和地都是变动的存在,掌管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天代表人的时间结构,宇括东西南北的地代表空间结构,并各自与阴阳五行相配。不能将阴阳五行视为迷信,亦不可待之以科学,应该从性命的角度去理解。第二,西方宗教是以“创造”为基本模式,这一模式的形成与手工业相似,一切都是制造出来的;中国礼乐文明的出发点则是“生生”,阳为生命的发动,阴为生命的聚敛,阴阳结合而生万物,是故“生生之谓易”。第三,相对于以“原罪”为主线的西方人性论,中国的礼乐文明则是以“性善”论为主。在西方基督教观念体系里,生是低于创造的,创造是美与善的,而在原罪理论下的由父母、先祖遗传的“生”是恶的,即意味着人没有能力去做好事情,这不同于荀子所谓的针对人的缺陷提出的性恶论。吴飞教授认为,从性命的角度分析,“生生”是礼的开端;而且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草木,亦是因对“生生”的确认,通过理解、反思生命以及对父母的认可,运用礼的仪式等文化手段表达对生命、尊严的确认。在这个意义上,人可以参赞化育。因此,性善论也不是一般意义上对人好,而是指人有反思、确认生命来源和尊严的能力。第四,西方思想主要是以政治和社会为基本模式,而礼乐文明则是从人伦出发思考人类的集体生活方式。在西方原罪论背景下的教会是好的,而政治是恶的,社会则是由心灵秩序建立起来的。礼乐制度的原理是依据“礼者,节也;乐者,和也”,礼是基于人情,通过有限制的“节”达到和乐,并将其推而扩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吴飞教授指出,“亲亲”是“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越来越轻;而“尊尊”则反之,“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越来越重。具体规定也体现在“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中。讲座结束后,吴飞教授和现场听众就西方文明与中国礼乐文明的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比较进行了讨论交流。

吴飞,1973年生,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基督教哲学、宗教人类学、中西文明比较研究、礼学等。著有《浮生取义》《心灵秩序与世界历史》《人伦的“解体”》等书。


【供稿单位:哲社学院 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    作者:马丛丛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陈丽荣 张丹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