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黄启祥教授论“封象有庳”和“窃负而逃”的伦理意蕴

发布日期:2018年06月22日 15:07 点击次数:

[本站讯]6月21日,哲社学院第25期“思想者”创新论坛在中心校区举行。哲社学院黄启祥教授作了题为“不可弃的亲情与不可犯的公义——论‘封象有庳’和‘窃负而逃’的伦理意蕴”的学术报告。

黄启祥教授首先论述了过去十多年关于父子相隐与儒家伦理的论战。孟子论舜的两个故事即“封象有庳”和“窃负而逃”被论战双方视为亲亲相隐的典型,成为双方激烈争辩的一个焦点。一方认为舜的行为表现了儒家“爱有差等”的原则,孟子论舜并无不当之处;一方认为舜的做法是无可否认的腐败行为,孟子论舜是不加掩饰的腐败宣言。双方尽管立场对立,但是都把孟子视为狭隘的亲情主义者,认为儒家主张亲情高于法律。

黄启祥教授通过对历史资料的考察和对相关文本的分析,认为舜“封象有庳”并非徇情枉法,而是兼顾兄友与尊法;“窃负而逃”并非漠视法律与公义,而是孝亲与正义双全。孟子论舜既非主张血缘亲情至上,也非称赞违法悖理之举,他对“封象有庳”和“窃负而逃”的解释是内在一致的。亲情是不可抛弃的,公义是不可违犯的。这种解释的思想根源在于,一方面孟子认为孝悌与正义皆源自不可违反的人性,源自人的恻隐之心与羞恶之心,另一方面孟子认为仁义道德乃是超越名利地位以至生死的善。现场提问环节中,在场的同学们积极发言,黄启祥教授对同学们的提问作了详尽解答。

黄启祥,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近代哲学、美国哲学(威廉·詹姆士)、西方哲学史、中西哲学比较,著有《思想流学说与詹姆士哲学》,译著有《宗教之善与政治之公正》《斯宾诺莎》等,在《文史哲》《哲学研究》《哲学与文化》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四十多篇。

 


【供稿单位:哲社学院    作者:刘星延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思萱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