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北京大学丁莉教授谈日本平安朝物语文学中的中国意象

发布日期:2018年06月14日 16:17 点击次数:

[本站讯]6月8日,由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办,“一个亚洲财团”赞助的“从文学・文化的传统与共有展望亚洲命运共同体”系列讲座第十二讲进行。讲座邀请了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外国语学院日本语言文化系丁莉教授作题为“作为异域的中国——日本平安朝物语文学中的中国意象”的讲座。

讲座中,丁莉教授结合平安朝物语文学、史书以及和歌汉诗集等文本,从想象异域、心爱远物、遥寻汉咏三个层次解读了日本平安朝物语文学中的中国意象:作为“异域”的中国。在第一部分,丁莉教授首先介绍了有过赴唐经历的日本文人对唐土的记述,包括《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作者园仁(794-864)以及留下《参天台五台山记》的成寻,他们都是在自己入唐经历的基础上展开了可以称之为“异域之眼”的观察与记述。此外日本又存在大量作者未曾入唐而仅仅通过想象创作的“渡唐物语”,如《滨松中纳言物语》《松浦宫物语》等。这些作者在发挥想象完成写作时需要很多建构想象的资源,除了传入日本的汉籍之外,如正仓院藏唐代《鸟毛立女屏风》,以及《华严缘起》绘卷等作品中的唐女形象也为日本作家们的创作提供了参考。丁莉教授讲到,这些日本物语作品中的“唐女”形象基本为盘发、插簪子的端庄华美的女性,《紫式部物语》《荣花物语》中也有类似描写,并且这些作品中的唐女描述往往伴随对唐画的记述。接着,丁莉教授结合《吉备大臣入唐绘卷》,对《松浦宫物语》以及《江谈抄》中对渡唐英雄人物的描写作了分析解读。指出日本的“渡唐传说”中存在日本人入唐后受神灵保佑大显身手最后回国的故事类型,而这里体现的“外交神话”表明了当时日本文人对中国憧憬的同时,又对自身抱有某种劣等感等复杂的心情。之后结合《弘法大师行状绘词》(1374-1389)中描绘的“空海渡唐”故事,以及《续本朝往生传》中讲述的寂照飞钵传说和《今昔物语集》中文殊化现的描写,指出这些作品体现了当时日本的文化心理,即从自卑感到优越感的转换。在第二个层次“心爱远物”中,丁莉教授通过解读《源氏物语》文本,指出作品中虽然没有渡唐的情节,也没有关于唐土具体情景的描写,但有关从中国进口的舶来品——“唐物”,以及汉诗文、“唐乐”、“唐绘”等“唐文化”的描写在作品中随处可见。尤其是“唐物”与“唐猫”的描写对其中“三公主”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不容忽视的象征意义。第三部分“遥寻汉咏”中,丁莉教授结合史料讲解了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书籍和汉诗文的心仪。并从《和汉朗咏集》中的《长恨歌》摘句、句题和歌、日本文献中对杨贵妃的描述,以及与杨贵妃有关的绘卷等美术作品,分析了杨贵妃形象在日本的变迁,指出平安时代的物语文学多采用抒情方式、鉴戒方式等描述与杨贵妃故事,其中也包含了佛教思想的八苦、四戒等;而到了中世、近世则发生很大变化,杨贵妃故事被神话、仙化、日本化等,完全脱离了原本的内容,在日本孕育出了不同的花朵。

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吴松梅副教授主持,来自外国语学院、文学院、哲社学院等院的各专业本硕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供稿单位:外语学院    作者:蒋阳阳    摄影:詹可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天一 思萱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