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刘鹏教授谈中国监管型国家建设的发展进程及其本土化逻辑

发布日期:2018年05月24日 11:55 点击次数:

[本站讯]4月23日晚,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刘鹏教授在青岛校区振声苑作了题为“中国建管型国家建设的发展进程及其本土化逻辑”的讲座。讲座公共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刘琳主持。

讲座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中国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的发展与源流及脉络分析。第二部分通过详实的事实与数据重点对2013年以来的市场监管进行讨论,分析中国政府监管体系改革本土化背后的政治逻辑以及中国政府监管体系改革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同时探究未来中国政府监管体系将会表现出的明显趋势。

讲座从对“Regulation”这一概念含义的讨论入手,界定了“监管型国家”“经济型监管”“社会性监管”等相关概念,论证监管的意义。刘鹏教授总结了中国监管型国家发展进程的三个阶段:1992-2001年的1.0版中国市场监管体系“主要是处于初步建立阶段,并没有完全独立,与宏观调控只能合并在一起,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色彩”;2.0版中国市场监管体系存在于2002-2012年,此阶段的特点是“全面建设,注重兼顾内涵”;3.0版中国市场监管体系体现出更大力度推动政企分开,合并组建党政联动大部制下的核心监管机构,提升监管部门的行政地位,提升总体的监管协调的效率的目标与“综合监管、简化监管、分级监管、参与监管”的理念。随后,刘鹏教授指出了西方监管型国家建设的独立化、专业化及中立化特征,而中国监管型国家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从专业监管到综合监管,从独立到整合,从集权到分级,从统责到分责,从单一到参与的本土性转向。他从中央地方关系体制、地方产业发展差异程度、产业发展阶段和规模、主导性的安全风险、社会共治发展态势等方面探究了中国监管型国家建设的本土性转向的政治逻辑。最后,他提出了中国监管型国家建设的趋势:由事前监督向事后监督转变,以生产者为本向以消费者为本转变,集权向分权转变,专业化向综合性转变,监管国家主义向监管法团主义转变,硬监管、软监管向巧监管转变,内部监管向全球监管一体化转变。

互动环节,同学们向刘鹏教授提出自己的困惑与疑问,刘鹏教授一一给予解答。

刘鹏,男,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获政治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青岛分院院长、中共中央机构编制研究会研究员、美国密歇根大学福特公共政策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部高级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咨询专家,获中国人民大学首届杰出青年学者称号。

 

 


【供稿单位:政管学院    作者:李晓阳    摄影:李晓阳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莉荔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