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文学院举办“哈佛问学”沙龙

发布日期:2018年05月08日 07:59 点击次数:

[本站讯]近日,由文学院、儒学高等研究院、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的“哈佛问学”沙龙在中心校区召开。本次沙龙由文学院院长杜泽逊教授召集,儒学高等研究院何朝晖教授主持。复旦大学中国古籍保护研究院特聘教授沈津先生,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教授、文学院副院长程相占教授和儒学高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黄杰应邀出席。

首先,各位嘉宾分别介绍了自己问学哈佛的缘起与经历。沈津教授于1992-1994年度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哈佛燕京学社,撰写善本书志,后长期担任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室主任。方辉教授、程相占教授分别于2001-2002年度、2006-2007年度任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黄杰助理研究员于2015-2016年度任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人,那时他还在读博士。何朝晖教授则于2006-2007年度前往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现为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后,从事书籍史、版权史研究。

随后各位嘉宾就两个问题展开了讨论。其一是哈佛最大的特色与魅力。沈津教授认为哈佛大学群英荟萃,包容开放,具有一种特殊的“气场”。方辉教授认为哈佛最大的魅力在于其丰富的资源、国际化的视野、交叉学科的平台,因此它的科研动向能够始终处于世界最前沿。程相占教授则为“哈佛”下了一个定义,即“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群人在硬件条件最好的地方以最勤奋的方式工作与学习”。其数量庞大的藏书资源、方便快捷的馆际互借为程相占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黄杰来说,在哈佛学习时最大的感受便是丰富多彩的讲座、优秀而又勤奋的同学,这大大地开阔了他的视野。何朝晖教授也对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印象深刻,校内日常进行的“头脑风暴”等学术交流活动对激发学者的灵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第二个问题则是哈佛问学最大的收获。沈津教授认为,在哈佛学习工作并不像国内那样需要很多的应酬活动,宽松的学术环境也让学人不会受到太多的限制,因此能够让他心无旁骛、一心治学。也因此,他可以在哈佛一个人从事大型丛书的编辑工作,而这在中国大陆几乎是不可能的。方辉教授也认为,哈佛自由的学术环境让学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做学问而不是为做项目而做项目,其管理层面的简约也值得我们学习。程相占教授则提醒我们,即便做最地道、最古典的中国学术也不应固步自封,而要致力于国际化的视野。对于黄杰而言,在哈佛最大的收获就是日常学习阅读时写作的论文与札记,这些文章造就了他自身的学术体系。何朝晖教授认为,在哈佛学习时可以随时看到各种善本书目、接触大量中西方研究书籍史的著名专家学者,这些经历使得他逐渐进入了版本目录学界。

观众提问环节,在场师生就学科交叉、国际化视野以及文书的编目方式等问题与各位嘉宾老师展开探讨。最后,杜泽逊教授作了精彩的总结。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于晓雨 王萌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思萱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