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校史一页 > 正文

临沂山东大学的创建1945-1948年

发布日期:2011年09月21日 12:47 点击次数:

  临沂山东大学,是在革命战争的炮火中诞生的。它的创办过程,可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以政治思想教育为主的预科阶段;设立本科,逐步转入业务教学的阶段;在长途转移中坚持教学的阶段。第一阶段:以政治思想教育为主的预科阶段。时间从1945年9月至1946年3月。1945年8月,日本侵略军投降,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为了适应抗战胜利的大好形势,根据革命发展的需要,山东省抗日政府于8月22日作出决定:(一)在临沂成立山东大学,由李澄之任校长,田珮之任副校长,仲星帆任秘书长,立即筹划建校招生工作。(二)设立山东大学管理委员会,由黎玉、李澄之、田珮之、杨希文、陈沂、孙陶林、薛暮桥、仲星帆、张凌青、刘导生、白备五、张立吾十二人任委员。接着调来一批教师和干部,选用临沂城东教会的经文书院作校舍,学校宣告成立。当时抗战刚胜利,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创办大学,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建设人才,这和国民党在它的统治区内,穷兵黩武,忙于内战,镇压民主运动,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恰成鲜明的对照。
     校长李澄之,抗战前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在北平女子大学任教,是著名的进步人士。副校长田珮之,抗战前曾任北平民国大学教育系主任,抗战后任山东省抗日政府文教处处长,在山东教育界较有声望。秘书长仲星帆,抗战前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史地系,曾在中学、专科学校任教,抗战后任解放区《大众日报》社秘书长,对学校工作有一定经验。当时学校的教授有省民政厅副厅长宋日昌,省实业厅厅长薛暮桥,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副厅长孙陶林,省军区宣传部长陈沂,文学家钱杏屯阝(阿英)和省文协主任张凌青、副主任陆万美等等。学校虽系初建,但在领导干部和教师阵容方面,已经荟萃当时山东抗日根据地文学、社会科学和教育界一批知名人士。
     当时党的组织尚未公开,秘书长仲星帆兼任学校党组织的书记,并在校长领导下,主持学校的教学和行政工作。行政机构在秘书长下设秘书股,王剑鸣任股长,总务股杨在之任股长,会计股房金堂任股长。教务部门,设教务科盛震叔任科长,辅导科梁唐晋任科长,图书馆刘伟任主任,暂时也由秘书长领导。学校还有附设中学一所,由张立吾任校长。全校干部不足一百人,机构简单,人员精干,而工作却井井有条,效率很高。广大干部在工作中根本没有上班下班、分内分外的界限,都以高度的负责精神完成任务。如在迎接新生到校中,从校长、秘书长到各科科长,都为学生背行李,扫宿舍,送饭送水,问寒问暧,使学生刚进校门,就接受了为人民服务的实际教育。
     学校的教学组织先设预科,招收高中程度的学生,经过半年至一年的学习,打好基础,再升入本科继续深造。此外,学校尚有速成性质的会计训练班、合作社训练班、邮电训练班、文化训练班等等。当时这些训练班多为接受在职干部和高小程度的青年,经过三个月至半年的学习后,分配到各地各业务部门工作。
     学校筹备就绪后,立即进行招生工作,分别在当时的《大众日报》和胶东《大众报》上登出招生简章。初步确定招收预科班学生300人,报考条件为高中毕业或肄业及同等学力的青年,年龄为十八至三十岁,待遇实行供给制。招生对象以新解放区为重点,并吸收从敌占区过来的青年学生。结果共招收学生688人,成立六个预科队。至1946年初华中建设大学420名学生北上并入,临沂山大的预科部增加至十个队。
     这一时期,学校的教学以政治思想教育为主,做到积极转变学生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同时也开展业务教学,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培养学以致用的人才。预科的教学计划是,开设《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史》、《论联合政府》、《论人生观》等课程,并有文史方面的业务课。在教学中以社会前进的动力、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前途、改造世界观等为主要内容,划分几个单元(或专题),先由教师作启发报告,再由学生阅读文件,进行准备,教师给予辅导和指导,开展讨论,然后进行学习总结。教师在讲课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国内外形势,结合学生思想,做到有的放矢。讨论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思想,展开争论,辨明真理。总结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进一步解决理论上和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巩固学习收获。这种把转变学生思想放在首位的教学计划,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不但是必要的和行之有效的,而且很受学生欢迎。他们把报告、讨论、总结称之为三个环节,环环扣紧,打开了思想窗户,认识了时代真理,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
     第二阶段:设立本科,逐步转入业务教学的阶段,时间从1946年3月至8月。为了适应革命和建设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培养更多的人才,临沂山东大学亟需充实师资力量。为此山东省政府商请苏皖边区政府,对临沂山东大学的师资给予支援,后经华中局决定,将设在苏北解放区淮阴县的华中建设大学的一部分教师学生,并入临沂山大。1946年初由华中局宣传部长兼校长彭康同志率领华中建设大学一批教师、干部和学生,动身北上,三月到达鲁南并入临沂山大。彭康同志旋即调任华东局宣传部长。华中建大北上的教师有李仲融、何封、王淑明、孙克定、刘力行等教授,北上的领导干部有朱达章、姚耐、方向明等同志,北上的学生420人编入预科部,成立四个队。
     华中建大北上师生并入后,学校的师资力量得到壮大,水平得到提高。如经济学家何封、薛暮桥,哲学家李仲融,文学家王淑明,数学家孙克定,历史学家刘力行,画家胡考等教授,都是解放区文教界的知名人士。此外还有一批兼职教授,如华东局宣传部长彭康,省教育厅长杨希文、副厅长孙陶林,省民政厅长宋日昌,省文协副主任陆万美等等。教师阵容齐整,各有专长,学校形成向新型正规化大学发展的有利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决定对学校的行政组织和教学组织进行调整。决定行政机构的总务、会计、秘书三个股均改为科,仍由秘书长领导。教务部门的教务科、辅导科、图书馆、改由教育长领导。教学组织成立政治、经济、教育、文艺四个本科系,另有预科部、专科部和附属中学。政治系由省民政厅副厅长宋日昌兼主任、何封任副主任,经济系由省实业厅厅长薛暮桥兼主任、陈智方任副主任,教育系由教育厅厅长杨希文兼主任、王淑明任副主任,文艺系由李仲融、陆万美分任正副主任。设数学、历史两个教学组,由孙克定、刘力行分任主任。预科部学生经过考试,合格者编入本科各系,成绩较差者仍留预科部继续学习。
     当时预科部十个班共有学生1,088人,编入政治系124人,编入经济系175人,编入教育系104人,编入文艺系323人;尚余362人,编为四个预科。预科部主任李迪生调教务处工作,由方向明接任。另将会计、合作、邮电、文化训练班合并为专科部,学生322人分为四个班,由周抗任部主任。附属中学仍由张立吾任校长。
     在此期间,学校有所发展,图书已增加到二万余册,新建宿舍也次第竣工。全校学生已达1,410人,其中本科学生726人,预科学生362人,专科学生322人。1946年5月31日省府根据学校管理委员会的委员变动情况,作了适当的调整,由黎玉、李澄之、郭子化、薛暮桥、彭康、杨希文、孙陶林、田珮之、朱达章、张凌青、白备五、张立吾十二人为委员。
     本科各系组建后,各系立即拟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等等,除继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外,随即转入以专业理论教学为重点,增设基础理论课程,为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打好基础。共同必修课有:《辩证唯物主义》、《数学》、《中国历史》等等。专业课政治系开设《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解放区政治建设》等课程。经济系开设《政治经济学》、《中国农村经济》、《解放区经济政策》等课程。教育系开设《教育概论》、《教育思潮》、《教育行政》、《乡村教育》等课程。文艺系开设《文艺理论》、《文艺创作》、《文艺政策》、《戏剧表演艺术》等课程。教学方法主要是上课和自学讨论结合,老师及时给予指导;同时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规定政治、经济系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教育系、文艺系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做到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加深理论,使之相辅相成,巩固学习成果。此外,还注意对学生严格要求,加强辅导,定期考试考查。由于广大学生经过预科阶段的政治思想教育,阶级觉悟得到提高,转入专业学习后学习态度端正,加之课程内容充实,教学方法得当,因之大家热情高涨,勤奋探索,出现了刻苦砥砺、勇于向上的学习风气。
     1946年在纪念“五•四”运动二十七周年时,学校举行欢迎华中建大和本科建系的大会。当时华东局已来山东,党政军领导同志均在临沂,除全校1600人参加外,华东军区陈毅司令员、华东局宣传部彭康部长、华东军区政治部舒同主任、山东省各厅领导及各地区代表近300人出席这次盛会。田珮之副校长(李澄之校长已当选为山东解放区各界人民代表,去延安开会)代表学校首先欢迎华中建大同志来到山大,然后扼要介绍了学校建立本科各系的经过。提出学校的办学方针,是理论联系实际,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并重,培养学生既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又具有业务专长,使学校发展成为造就致用人才的“重工业基地”。
     陈毅司令员在大会上也发表了长篇讲话。大意是:除同意山东大学的教育方针外,他强调指出要办好学校,特别是办好大学必须坚持民主的方针,有了民主才能发现真理,促进科学的发展,要求山大以民主的精神办学。由于部分学生对学校的前途认识不足,陈毅同志还就这一问题对临沂山东大学的现在和将来作了精辟论证。他认为,临沂山东大学今天虽然规模不大,设备不足,课程不全,校舍简陋,但是我们是革命大学,是新生事物,代表着前进方向。有党的领导,有人民的支持,有正确的教育方针,有全校同志的努力,前途是光明的,无可限量的,必然能够战胜各种困难,成为一所新型的正规化的大学。他勉励全体同学为建立独立、富强、自由、民主的新中国而刻苦学习,并学有所成,担当历史的重任。
     会后,制订各种制度,建立教学秩序。按照教学计划教师进行备课、写讲稿,开展业务课教学。广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对业务学习信心较足,积极性较高,学习气氛甚为浓郁。这一阶段是临沂山东大学设立本科、逐步转入业务教学的阶段,也是学校创建后稳定中前进的阶段。
     第三阶段:在长途转移中坚持教学工作的阶段,时间从1946年8月至1947年底。
     1946年7月,正当临沂山东大学经过调整充实、稳步前进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双十协定”和政协决议,再次发动内战,疯狂地向解放区进攻,敌机已窜入临沂上空骚扰。为了确保安全,学校于1946年8月沿临(沂)青(岛)公路转移到莒南县汀水镇(附属中学留在临沂,划归地方建制),继续进行教学工作。这时国民党统治区的反美、反内战、反迫害的学生运动风起云涌,日益高涨。学校又增加一批从平津、京沪等地转来的学生参加学习,尚钺、宋之的两位知名教授也先后到校。学校在转移过程中,不但坚持正常的教学工作,而且得到发展和提高。尚铖教授主讲中国历史,宋之的教授在文艺系主讲文艺理论。他们在讲课中联系现实的革命斗争,深入浅出,使学生大开眼界,大受教益。宋之的教授是剧作家,他突击写出了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的讽刺剧《群猴》,文艺系赶排公演,久演不衰,在群众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946年10月,国民党反动派依恃其军事上的暂时优势,妄图在短期内取得战争的胜利,山东解放区已成为主要战场。学校根据战局的发展,由汀水沿临青公路再行北上,转移到日照县坪上,继续坚持教学工作。本科各系仍按教学计划的要求,在加强基础课的同时,做到以专业教学为主,力争学生尽快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和技能,随时可以走上工作岗位。预科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把半年的学习时间分为三个阶段,以利实施。第一阶段以政治理论教育为主,约三个月左右;第二阶段以社会调查为主,约一个月左右;第三阶段以思想教育为主,约两个月左右。学生结业后除少数进入本科各系学习外,大部分分配到地方或担任支援前线的工作。同时学校研究决定,结束专科部的财会、合作、邮电、文化四个训练班的学习,学员回原地区或原单位工作,不再续办。在此期间由于战争紧张,前线和后方急需有文化水平和工作经验的干部。学校根据这一实际情况,陆续抽调政治觉悟较高的本科学生252人、预科学生76人参加支援前线工作。至此全校尚有本科学生474人,预科学生286人,虽然处于战争环境,而又不断行军,但教学工作却从未中断。

【供稿单位:《山东大学百年史》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永军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