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校史一页 > 正文

世纪诗翁臧克家

发布日期:2012年11月14日 15:15 点击次数:

  臧克家(1905-2004),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他自幼受祖父、父亲影响,打下了良好的古典诗文基础。    
  1923年夏,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期间,阅读了大量新文学作品,并开始习作新诗。1925年首次在全国性刊物《语丝》上发表作品,署名少全。1927年,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曾经参加北伐战争。1929年,在青岛《民国日报》上第一次发表新诗《默静在晚林中》,署名克家。1930年,考入国立山东大学,得到闻一多(时任山大文学院院长)、王统照先生的热情教诲与精心帮助。1932年开始发表新作,以一篇《老马》成名。
  臧克家先生是诗人闻一多先生的高徒,是近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个熟悉而富寓哲理的声音,在我们脑畔回响了半个世纪,与我们的心弦共振了好几十年。这就是诗的力量,不,这是臧克家先生的力量,这位伟大的诗人是山东大学的土壤中培育出来的诗坛巨匠。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
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这是1930年以国文98分、数学零分被山东大学破格录取的考生——臧克家的杂感。也正是由于这三句杂感,打动了判分极严的闻一多先生,使他得到国文考试最高分,以98分的高分夺冠。当时,闻一多先生是国文系主任,他慧眼识奇才,认为虽然数学得零分,但凭借国文考卷上看破人生幻光的杂感,就能发现这位青年身上潜在的才气。这在山东大学新生录取史上,是一个例外。正是由于这一个例外,使他跨上了一个新台阶,确定了他的人生道路,造就了世纪诗魂。
  臧克家常常说,他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很多好老师。没有他们的指导、提携、倾心帮助,他可能一无所成。臧克家先生很感谢他的每位老师,每每谈起恩师,他总是脸色红润,眼睛湿润,仿佛回到他展露才华的青年时期,置身在青岛的红瓦绿树之间,他的心“沉浮在记忆的大海之中”。闻一多、王统照、梁实秋、萧涤非、沈从文等诸位先生都对他帮助很大。王统照先生待人重友谊、真诚,并对臧克家鼓励、奖掖,不遗余力,臧克家经常捧着诗去向他求教,他还是《烙印》的鉴定者、资助者,又是它的出版人。在国文系,臧克家跟沈从文先生学小说史,跟游国恩先生学《楚辞》,跟梁实秋先生学外语,跟丁山先生学古文字学……山东大学丰厚的学术土壤,给他以良好的教育,也为他成为杰出的诗人奠定了基础。还有他毕业前后到山东大学任教过的老舍、洪深、王统照、赵少侯、孙大雨诸先生,都是他尊敬的前辈,后来成为亲密的朋友,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臧克家后来在回忆这一段生活时说:“我跟闻先生读书学习,时间不长,也不过二年,但他给我的影响很大,印象极深。”“……可以说,没有闻一多先生,就没有我的今天。”
  臧克家1930年考入青岛大学外文系,后来经闻一多同意转入国文系。从此,他跟着闻先生学习。闻先生给他们讲名著选读、文学史、唐诗、英诗。他治学十分严谨,诗人气质很浓,从此他对闻先生的诗入了迷。特别是闻一多的诗集《死水》给了臧克家很大影响,他用它滋养了自己,也用它折服了自己许多顽固心。于是,他开始试着寻找自己的风格,也开始了狂热的诗歌创作。
  臧老在山东大学学习期间,除了学好功课外,就是向闻一多先生和他的诗学习。学习怎样想象,怎样造句,怎样去安放一个字。闻一多先生教导他说,下一个字像下一个棋子一样,一个字有一个字的用处,决不能随便安置。敲好了它的声音,配好了它的颜色,审好了它的意义,给它找一个只有它才适宜的位置,安放好,安放牢,任谁看了只能赞叹却不能给它换掉。他常常捧着自己值得一看的诗去向闻先生求教,闻一多先生指点诗的好处、缺点,哪个想象很聪明,哪个字下得太嫩等,与西洋著名诗人类似的诗句相比较,把认为好的诗句上画个红圈。有一次,臧老拿着自己刚写好的《昨日之歌》去请教闻先生。闻先生粗略地翻看了他的诗,在他内封面题字“在成熟的手腕下的作品”的“成熟”上加个“半”字,笑着说:“不,成熟应该改成半成熟。”有一次,臧克家去拜访闻先生,正碰上闻先生焚诗,闻先生说是“不成熟的诗”一定要毁掉,臧克家遂被先生的严格感动,回来后就烧掉了自己的诗稿,臧克家先生曾经说:“我的诗是从火中开始的。”臧克家说:“闻一多先生,在做人、做学问、写作方面,都是我的老师,令我十分钦佩!”
  臧克家写了觉得好的诗,总要送去给闻一多看。1931年暑假,臧克家从故乡把《神女》寄给闻先生,先生看后寄回去,在一些句子上划了红的双圈。闻一多先生挑一些认为好的诗拿到《新月》上发表,譬如:《难民》、《失眠》、《像粒砂》等等,成为臧克家正式发表诗作的开头。臧克家在30年代诗坛上的迅速崛起并成为中国现当代杰出的诗人,的确是与闻一多的指导和提携,尤其是他的精神感召力分不开的。1933年,臧克家的诗集《烙印》出版,闻一多亲自为之作序。1934年,臧克家的第二部诗集《罪恶的黑手》问世,进一步奠定了他在诗坛上的地位。
  正是大师们的教诲提携,臧克家陆续写作并发表了《忧患》、《希望》、《生活》、《烙印》、《不久有那么一天》、《老马》、《老哥哥》等许多诗篇,他真的也没有辜负闻先生对他的期望。1933年,他从所写的诗中精选了22首结集为《烙印》,在闻一多、王统照、王笑房诸先生指导资助下,自费出版。闻先生为之作序,王统照先生还作了这本书的发行人。卞之琳、李广田、邓广铭为《烙印》设计封面,跑印刷所等费心出力,臧老一直感念至深。《烙印》出版后,得到了闻一多、梁实秋、茅盾、老舍、韩侍桁诸多名家的肯定和赞扬。闻先生不仅资助了二十块大洋,还为诗集写序,热情地肯定了他的诗“没有一首不具有一种极顶真的生活的意义”。《烙印》出版不久,在当时影响很大的《文学》杂志上,一期刊登两篇评介文章,一篇是茅盾先生的,另一篇就是老舍先生的。他的评文很别致,如:“设若我能管住生命,我不愿它又臭又长,我愿又臭又硬。……克家是否臭?不晓得。他确是硬,硬得厉害。”由于这两篇评介,书店才接受了《烙印》这本小小的诗集。臧克家成为1933年诗坛引人注目的一颗新星,也可以说是山东大学最耀眼的学生。臧老在诗坛上真正成为诗人实际是在《烙印》出版后,所以说臧克家是在山东大学这块沃土培育出来的诗人。
  臧老的诗既有闻一多先生讲究炼字炼句注重意境的特点,又独有一股浓浓的泥土味,不刻意去营造形象,而是用朴实、凝练的大众语言,创造人人都能读懂却并非人人都能解透的鲜活生动的形象。特别是诗集《烙印》,在这部诗集中,诗人倾注了自己对农民、土地、乡村那种强烈而真挚、浑厚而深沉的生命情感。因此,有人又把臧老誉为“农民诗人”。
  臧老曾说:“我和山东大学真有缘分。祖孙三辈在这里受教育,又在这里教书育人。”后来臧老的老同学历史系的王先进教授对臧老长子臧乐源说:“经过考证研究,法政学堂是山东大学的前身,你祖父是法政学堂毕业的,你告诉你父亲,你们是一家四代山大人了!”乐源听了十分兴奋,四辈同出一高等学府,这在国内外恐怕都是少有的。臧老的父亲臧统基,长得很清秀,善良热情,儒雅潇洒,对人亲切谦恭,凡是和他交往的人,不论亲疏,都很喜欢他。他喜欢诗,也能写诗。他的住室窗外有棵石榴,便自号“红榴花馆主人”。
  臧老的父亲可以说是不知会有“山东大学”的老山东大学的学生,而臧老的儿子乐源和乐安却是不期而至的山东大学的学生。1948年上海白色恐怖加剧,臧老被迫远走香港。两个儿子由夫人郑曼设法经青岛送到解放区参加革命,后来考入济南华东大学,分别在政治班、俄文班学习。不久华东大学与山东大学合并,就这样顺理成章地成为山东大学的学生。乐源毕业后留在山大工作,直到离休,在山东大学工作了近半世纪。其间,学校送他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到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进修班深造,提高了他的思想道德修养、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他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伦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从助教到教授,也担任了十多年系领导工作。臧老孙辈都在山大学习过,其中孙女因为体育成绩优秀,是被山东大学“争”来的。臧老为此自豪,也衷心感谢山东大学对自己一家四代的培养。
  他一生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他创作的《难民》、《老马》、《有的人》等诗篇,以凝练的诗句描写了旧中国农民忍辱负重的悲苦生活;长诗《罪恶的黑手》,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恶和伪善的面目,这些诗是他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已成为我国现代诗史上的经典之作。1932年开始发表新作,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他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出版,得到闻一多、茅盾等前辈的好评;次年,诗集《罪恶的黑手》问世,从此蜚声诗坛。1934年至1937年在山东省立临清中学任教,出版诗集《运河》和长诗《自己的写照》,创作了散文集《乱莠创作》的《难民》、《老马》、《有的人》等诗篇,以凝练的诗句描写了旧中国农民忍辱负重的悲苦生活;长诗《罪恶的黑手》,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恶和伪善的面目,这些诗是他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已成为我国现代诗史上的经典之作。1941年秋,任第三十一集团军参议、三一出版社副社长、代理社长,筹备出版了进步刊物《大地文丛》,创刊后,被当局查禁。1943年4月,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第五届年会上当选为候补理事。同年夏,任赈济委员会专员并负责编辑《难童教养》杂志至1945年秋。在此期间,创作出版了长诗《古树的花朵》、回忆录《我的诗生活》和《泥土的歌》、《十年诗选》等诗集。臧克家以新诗名世,但是,被诗名遮掩了的散文也有很高成就。应当说,在创作的时间和数量上,他的散文是与诗平分秋色的,包括《野店》、《蛙声》、《山窝里的晚会》、《海》、《炉火》、《我的诗生活》在内的散文和回忆录。1957年,他和周振甫合著的《毛主席诗词讲解》,对毛泽东诗词的传播和普及,起了重要的作用。抗日战争爆发后,臧克家同志创作和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及散文集《随枣行》,热情讴歌了抗日军民的伟大爱国精神和英勇抗敌的事迹。
  俗话说文如其人,克家先生的生平可以浓缩为“耿耿丹心,昭昭诗人”这几个字,他虽然已驾鹤西去了,但对后人而言,“放下又拾起的/是你的信件/拾起放不下的/是我的思念”。他的精神将永远和他的《烙印》一样,深深地“烙”在人们的心上。


【供稿单位:《山大第一》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佳奇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