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校史一页 > 正文

齐鲁怪杰栾调甫

发布日期:2012年09月24日 14:40 点击次数:

  栾调甫(1889-1972),山东蓬莱人,名延梅,号山东侉子,书斋曰“三经堂”。任齐鲁大学教授,主持齐鲁大学文学院和国学研究所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大学教授、山东省文史馆馆员。栾调甫先生以研究墨学闻名于世,号称当代四大墨师之一,同时又精于经学、文字学、金石学、版本目录学、农学。在上世纪中前期与王献唐、路大荒等共同高举朴素求真的“齐鲁学派”大旗,就学术成就与私人交往而言,可并称为“山左三杰”。
  1889年5月1日,栾调甫先生出生在父亲供职的上海英租界三马路“格致书室”。由于其父月薪仅12元,无法供养9口之家,所以栾调甫先生出生满月后即被送回蓬莱老家。6岁时返沪,由其父授《三字经》,当年又读完《百家姓》等,为启蒙之始。1896年,寄居山东黄县(龙口市)宋家瞳,入教会义塾,半工半读。1898年,又重入上海明强学堂。1899年,再归故里,入免费的郭氏英文义馆,跟随一贺先生学习“四书五经”与英文,使其具备了深厚的国学根底和较高的英文水平。1902年,栾调甫先生彻底辍学,被迫回到上海“格致书室”,做起了书店的小伙计。书店的生活反而能够让他广为涉猎,沉下心来读书,自学儒家经典。他又通过父亲学习物理、化学等课程,从中汲取自然科学知识;后来又因为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得以在上海翻译英文工业书籍。在这一期间,先生手不释卷,利用工作之余的点滴时间充实提高自己。因为用功极深,居然导致双耳几近失聪,又贫困交加,先后失妻夭女,自己也因营养不良和瘟疫九死一生。其学习的勤苦,由此可见不一斑。这些经历,使他虽然没能接受正规教育,却在无形中开阔了眼界,秉承了当时山左学人“承受朴学,融合西学”的普遍求学、治学道路。
  1920年,栾调甫到济南任齐鲁大学博医会编辑,翻译多部医科书籍。业余仍苦心钻研墨学,对墨子研究提出“坚白离盈”说,深入阐发墨辩逻辑的丰富内容。对梁启超《墨经校释》一文提出自己的见解,写成《读梁公墨经校释》。梁启超誉之为“此种发明,可谓石破天惊”。1924年,齐鲁大学文学研究会特聘其作研究墨子的专题学术报告,他论及的墨子对光学的发明,引起学者们的极大重视。1924年,著《梁任公五行说之商榷》。1925年,受聘为齐鲁大学文学院教授兼国学研究所主任,撰写《墨子讲义》、《论语研究》、《历代书籍制度考》、《如何承受西方科学》、《守旧的中国》等。1936年,转任山东大学教授,创立“字系说”,著《说文解字补正》(10册20万字),编印《中国语言百科全书》、《中国语文学》。1940年,回校仍任国学研究所主任和国学教授。1947年,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提名表上列名。1952年,任职于山东博物馆。1957年,受聘为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长;是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他的《墨子研究论文集》。1960年,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1963年,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1967年,将全部家藏古籍4705册捐献给国家。1972年病逝,终年83岁。
  栾调甫是一位在逆境中靠自学成材的国学大家。他一生手不释卷,勤于钻研,因为家中贫困,在齐鲁大学曾看过大门。栾调甫凭着自己的勤奋,终于成就为一代墨学大师。
  1922年,梁启超集二十年研究《墨经》的心得,写成《墨经校释》一书,轰动学术界。栾调甫阅读之后,对梁启超《墨经校释》一文提出自己的见解,写成《读梁任公墨经校释》。梁启超读了这篇文章,大为震惊,一是过去从未有人敢这样评批他的著作;二是海内治墨界中,竟有超越他的“小人物”,梁启超下定决心要找到这个栾调甫,一睹其人,探个究竟。
  1925年10月,梁启超先生亲往济南齐鲁大学拜访他。校方竟不知校内有栾调甫其人。几经查询,方知栾调甫此时是在中文系代课,曾兼管过校大门职事。梁启超千里迢迢来拜访这位“把门大将军”,虚心请教,赞誉栾调甫的这篇文章:“即使不是绝后,也是空前。”一时全校为之震惊。
  齐鲁大学是1904年至1952年在中国山东省办学的一所教会大学,也是当年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十三所教会大学之一,由来自美国、英国以及加拿大三国的14个基督教会教会组织共同筹款联合开办,其前身为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Shantung Christian University),1904年由潍县广文学堂、青州共合神道学堂和济南共合医道学堂合并而成。那时还是北洋军阀统治时代,所有教会学校的大权全在洋人手中,校长是洋人,董事长也是洋人。学校大、小的经费有外国教会提供,学校的财政、行政、教学等大权全操重在外人手中。梁启超到齐鲁大学径到学校办公楼,找校长和教务长等人,但都不晓得栾调甫这个人,以后才查出他是中文系的代课老师,而实职守护校门。因栾调甫他不住在校内的宿舍,而是住在南关茅家坟一处偏僻的小杂院里所以很少人知晓。那茅屋仅有一间,另半间灶房,四口人就挤在一间屋中。他就是在这间小房中自己亲手刻蜡板,油印了文稿40份,拟分赠海内同治墨学者。然而,他献身国故整理至此二十年,没有发表过文章,没有同商旧学的学友,独自一人独来独往于古籍书卷研究中,他对文坛名家、学者也茫然无所知。这些油印稿只好求助于各杂志社代为转发。给梁启超的一份是同章太炎、胡适的一份一起拜托北京《哲学》杂志社代转的。他分装好了信封,写明收信人姓名,但不写发函地址,仅请杂志社填上收信人住址投寄,这是一封没有来龙只有去脉的信件。这也是一封怪函,信封中只见文章一稿,不见信函半张,正像梁启超日后所言:“顾函内无书,又无发函地所,怅惆不可言!”梁启超细读文稿之后,深感作者出手不凡,学术水平之高。梁启超先生在沪晤张君,始知栾调甫先生在齐鲁大学任教。这是他发表的第一篇较为重要的文章,以前很少发表文章,对一些学者也少有来往,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他。数日后,梁启超先生离校,齐鲁大学即聘任栾调甫先生为国学系教授,年薪960元,不再看大门了。那时栾先生35岁,正当年呀。梁启超先生慧眼识英才的故事,一时传为佳话。
  1930年,在栾调甫倡议下,筹建了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他担任主任,聘请老舍、郝立权、余天庥、王敦化、范迪瑞等学者执教兼从事研究,一时人才济济,为国学研究所的极盛时期。期间,他撰写《墨子讲义》、《论语研究》、《历代书籍制度考》、《如何承受西方科学》、《守旧的中国》等。
  在齐鲁大学期间,先生不仅教书育人,还能慧眼识金,发现和引荐了许多日后的学术大家。先是1930年初,老舍结束了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教职后,返回祖国。当年7月,接受齐鲁大学的聘书,任国学研究所文学主任兼文学院文学教授。老舍为何不就近在北京找个大学任教,而要舍近求远,离开老母和北京,远来济南呢?原来老舍到齐大之年,正是该校国学研究所成立之时。研究所的建立,了却了栾调甫多年想培养高级国学研究人才的夙愿,他在物色研究人员时,特地提出一个由名家、学者组成的名单,老舍先生就在这个名单中。于是时任齐大校长的林济青先生,按照栾调甫先生的提议,去北京延揽了六位专家学者,老舍便因此成为了其中之一,二人后来关系密切,形影不离,盖因于此。
  1936年,山东大学发生学潮,赵太侔被迫辞职,原齐鲁大学校长林济青代理校长。栾调甫于1936年8月来到青岛国立山东大学,任中文系教授,担任了古今体诗习作、词及习作、汉魏六朝文及习作、唐宋以降文等课程。在青岛,栾调甫创立“字系说”,著“说文解字补正”(10册20万字),编印《中国语言百科全书》、《中国语文学》。
  栾调甫先生善于藏书。栾调甫先生业余时间经常与王献唐、路大荒、张景栻等藏书家优游济南书肆,广罗群籍。他到底有多少藏书,实在是难以计数。虽然因为战乱漂泊,他的这些藏书多有流散,即便如此,至先生身后,还尚余万卷之多。先生藏购图书,亦可用“书痴”来形容。1943年,先生正是贫困潦倒的时间,仍然坚持购书。他自己说道:“夺口腹之奉以购书,求之今世,恐无几人也。”济南舜井街上友竹山房的店主吕川升,外号“吕狠子”,十分精明,无论栾调甫还是王献唐先生,都被其沾过不少便宜。先生买其《顾虎头画烈女传》,被吕川升敲了竹杠,却说:“明知出价大,不得不忍痛出之。”先生藏书,非想据为己有,而是始终考虑传承的问题,希望能为后人所用,而不是存之居奇。先生在藏书之余,亦多题跋,学术价值很高。但这些书跋如今散佚各处,尚待整理。终先生一生,著作百万余言,可惜多未正式发表。这主要是先生朴实求真的学风和不求人知的态度所决定的。
  栾调甫先生所为人津津乐道的主要学术收获,就是他对墨学研究的巨大成就。在上海的学徒生涯中,栾调甫先生就已经开始了独立的墨学研究。其第一本学术著作是耗费了七年时光于1911年完成的《名经注》,当时栾调甫先生仅有23岁。后来他记述道:“此为余专治《墨经》之始,也是余注《墨经》之始。”但这本号称“海内墨辩第一善本”的学术巨著却并未能刊行,仅在小范围内流传。遗憾的是,栾调甫先生秉承齐鲁学人著述严谨、不求人知的学风,许多手稿都未能刊行,以至于王献唐先生叹道:“治墨四十年,发表太少,深以为憾!”
  栾调甫先生的学术成就远不止于墨学。他先后写成过《论语讲义》、《论语研究》、《释夫子》等儒学专著。其文字学著作更达十余种,从基本的《文字学概论》到艰深的《说文解字补正》、《古今文字考释》,文字学研究已经自成体系。虽然栾调甫先生研究金石版本之学的文章保存极少,但是金石版本学的一代宗师王献唐先生却屡屡求教于他。后来王献唐南去巴蜀,在考校金石时因为没有栾调甫先生相助而感到遗憾,并赋诗道:“玄亭风雨忆侯生。”此外,蒲学大师路大荒也被先生《聊斋志异刻本有几种》一文所折服。栾调甫先生又开《齐民要术》研究之先河,后辑为《齐民要术考证》一书。该书为农学界所盛赞,栾调甫先生也被称为“《齐民要术》研究开创之人”,“贾学第一功臣”。
  栾调甫一生著述丰富,但发表很少。如今所能见到的著作,主要包括专著、墨学论文、文字学论文、题跋和其他零散论文文章70余种。其中《墨学研究论文集》和《齐民要术考证》两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得以正式出版,代表了栾调甫的学术水平。栾调甫子女根据先生遗嘱,整理遭劫后藏书1030种,4750册,捐献给国家,现藏于山东省图书馆。2001年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栾调甫文集》六卷。


【供稿单位:《山大第一》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帅领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