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校史一页 > 正文

民族语文学家闻宥

发布日期:2012年12月17日 10:34 点击次数:

  闻宥(1901-1985),江苏娄县(今属上海松江)泗泾镇人,字在宥,号野鹤。闻宥出生于1901年,毕生致力于藏系语言文字及古文物之研究,对字喃、彝文、羌语以及古铜鼓的研究,被人誉为民族语文学家。闻宥先生任职于《民国日报》时,与著名文人钱病鹤共事,时称“双鹤”;又曾与竺可桢、沙孟海共事于商务印书馆,主编过《新文学丛刊》。
  闻宥先生一生辛勤耕耘于教育事业。从民国十八年(1929)起,历任广州国立中山大学文史科副教授、教授兼预科教员;1932年,在青岛山东大学文理学院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3年秋至1935年夏,又任北平燕京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兼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教授。1935年秋,重返山东大学,一年后因国家动荡、局势难测,辗转到了四川、云南等处。1937年从春至冬在成都四川大学中文系任教授;1938年春到昆明,任云南大学文学院文史学系教授兼主任,又兼西南联大义务讲师。1940年春至1951年冬,在四川成都私立华西大学文学院任中文系教授兼研究所所长,同时兼四川大学教授;1951年冬开始,在公立华西大学文学院任教授兼附设博物馆馆长。1952年秋,全国院系调整后,闻先生任四川大学中外文系教授;1955年调到中央民族学院工作,直至1985年9月逝世。
  说到学贯中西,精通多门外语的大学者,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陈寅恪、钱钟书两位先生。其实除了这两位驰名中外的大师外,松江泗经也曾出过一个无师自通的“语言天才”——闻宥。在闻宥先生论学书信中,英、法、德、日这些常见的学术语言他一概都能应用自如,而且与众不同的是,他对我国西南地区民族的小语种也有很深的研究,在国际东方学界享有盛誉,被人誉为民族语文学家。陈寅恪先生也评价闻宥“君化无用为有用,我以小巫见大巫”。闻宥早年参加南社,在沪上写鸳鸯蝴蝶派小说,后来长期致力于语言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的教学和研究。
  这位天才文人,国学基础得益于家学。1901年10月5日,先生出生于江苏松江府(原娄县)泗经镇一个书香寒门,父亲是清末秀才。1915年后,他离家到松江府中学就读,十分爱好文学,写了不少诗篇,受到南社诗人姚翁的赏识,引荐他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南社诗人一年一次的“雅集”(文人聚会)。此后结识了南社社长柳亚子,并加入了南社,不断发表诗篇,成为当时颇有名气的诗人。1920年,先生入上海震旦大学(教会学校)文法学院就读,该校用法语教课,先生法文自然精通;课后先生又自修拉丁文,练就了坚实的外语功底。然而,令人惊诧的是,他不但通晓英、日、法、俄等数种语言,而且还是生僻的民族小语种的专家。字喃、彝文和羌语等的研究,都由他创始,广受国际学术界的称道和引述。他的《论民族语言系属》、《羌语比较文法》、《保罗译语考》、《评托玛斯南语——汉藏边区一种古语》等论著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不断有学术机构邀其加入。他被选为法国远东博古学院通讯院士、西德德意志东方学会会员、土耳其国际东方研究会会员。1952年,法国出版的《世界的语言》将他的论文列入有关内容。晚年,他对一般所谓印度支那语或藏汉语更有独到的见解,认为这个语族是“可疑”的,必须根据文献,重新研究。但此志未竟,已患心力衰竭,在北京逝世。
  闻宥的笔同时触向文学与学术两个领域,他是鸳鸯蝴蝶派的重要成员,作品有《春莺絮梦录》、《雹碎春红记》、《野鸠零墨》等,翻译作品有《鬼史》。学术研究涉猎甲骨文、古音韵、白话诗,著有《白话诗研究》、《转注理惑论》、《殷墟文字孳乳研究》等。

【供稿单位:《山大第一》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琼儿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