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校史一页 > 正文

王绍曾:人生七十始著述

发布日期:2015年04月03日 15:41 点击次数:

  [本站讯]70岁已届古稀之年,然而,有一位老人的学术青春,却是70岁后才开始的。近20多年来,他承担了3项国家级项目,6项省级项目,还完成了3项自筹项目,出版著作累计达1600余万字,其中多为百万字以上大部头。同时发表论文40余篇,约50万字。
    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如此等身巨著,都是老人71岁那年动过结肠癌手术后完成的。
    他,就是著名目录版本学家、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今年93岁高龄的王绍曾先生。
    “著作等身”,语浅意重。著作等身而又被公认在一学科领域有奠基立业巨功者,更是少而又少。王绍曾先生主编的《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就是这样一项前无古人、独树一帜的大型学术基础工程。有清一代300年,传世文献知多少?《清史稿艺文志》著录9633种,《清史稿艺文志补编》著录10438种,去掉重复,二者相加不足2万种。王先生历时10年编纂的《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竟增补清人著述5.4万多种。学界称之“既为目录学上一大盛事,亦有清一代文献括存之大业”,“堪称20世纪古典目录学领域中有关清代文献著录的压卷之作”。
    近年来,重修《清史》的呼声越来越高。专家指出,《拾遗》为纂修新的《清史》提供了可信、同时也可资利用的文献依据。清史研究有了这个基础,会很快又上台阶。专家们还指出,清代学术成果具有总结性,所以《拾遗》的问世,对研究历代学术都具有重要意义。2002年,该书荣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历来研究藏书史者都以江、浙为重,而轻齐鲁。王绍曾先生主编的《山东文献书目》,是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目录学研究领域屈指可数的又一重要成果。他还与人合著了《山东文献书目续编》和《山东藏书家史略》。王绍曾由这些著述考定:山东自先秦两汉至民国,拥有藏书家559名,非但雄视江苏,甚至超轶浙江。这位生于江南,大半辈子寄身齐鲁的世纪学人,因而赢得了“山东文献研究第一人”的美誉。
    年过七十始著述,且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人多奇之。其实,王绍曾先生青年时期就打下了良好而厚实的学术功底。
    北有清华国学研究院,南有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上一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两所学校被公认为我国国学人才的摇篮。王绍曾生于1910年,江苏江阴人,毕业于无锡国专。求学期间尤好国学大师钱基博讲授的目录学,毕业论文《目录学分类论》即经钱师指导完成,并为钱基博激赏,在其建议下由学校破例作为《无锡国专丛刊》第一种出版。毕业后经恩师、校长唐文治介绍入上海商务印书馆,襄助版本学大师张元济校勘《百纳本二十四史》。青年时期即蒙多位国学大师指导,这些宝贵的积累和经历,奠定了他一生学术之根基。
    世事难测。王绍曾的学术之路此后出现了几十年的断层,为生计而转徙东西,尘坌南北。1960年,他在济南工学院图书馆副主任职上,以50岁高龄考取山东大学著名学者高亨的研究生。1963年入山东大学图书馆。旧业重操未几,即遇“文革”,奉高亨先生之命撰写、已近完稿的《商君书集释》连同全部资料皆被劫一空。
    当春天终于到来,王绍曾以拼搏的精神、高昂的激情投入到事业中。山东大学“文革”中被一拆为三,此时大量图书迁回,他夜以继日地整理上架,几度累得晕倒在书库中。同时,研究生招生恢复后,他开始为中文系、历史系的研究生讲授《目录版本校勘学》。1981年,王绍曾患了结肠癌,时年71岁。可手术过后,仅休息了3个月,他就毅然决然地扑进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学术事业中:整理古籍,著书立说,带研究生。20年如一日废寝忘食、只争朝夕般工作,终于以耄耋之龄摘得累累硕果,在当代学林写出一段传奇。
    在衰朽之年,抱病弱之躯,竟完成了1600余万字的浩繁著述,无人不奇。王绍曾先生却爽朗一笑:“因为我有一帮非常得力的学生。”他指着满满一书架自己的学术成果说,“我从不把这些看成是个人成果,这里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有的学者学问做得很好,但金针不肯度人。人没了,学问也带走了。我不会有‘坠绪茫茫,孰继吾业’之叹,因为我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培养了一批人———我做的这些项目,我的学生都参与了。”
    两年前,因心瓣膜病变,身患多种疾病的王绍曾先生又遭受下肢浮肿、有时寸步难行的痛苦折磨。医生一再叮嘱,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否则终将导致心力衰竭。然而,王先生依然笔耕、教学不辍。“我20多年前患癌病,医生就让我停止工作了,可我从不把自己当病人。我认为多用脑、勤用脑,就是延年益寿的最好方法。”近几年,王绍曾先生又呕心沥血编纂了收书达2万种、被学术界誉为堪与《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并称双璧的《清史稿艺文志版本知见录》,为重修《清史艺文志》进一步创造了条件。日前,先生致函笔者时欣慰地相告:“此书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接受,将于年底交稿。”
    “默默耕耘,老学不倦。”已故著名学者程千帆先生多次用这8个字夸赞王绍曾先生。这位不肯服老、不知疲倦的世纪学人常对门下弟子说:“我信奉的是春蚕精神,一息尚存,就要发挥余热,把丝吐完。”

【供稿单位:《人民日报》2003年05月01日第三版    作者:费伟伟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一凡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