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校史一页 > 正文

赓续山大考古 传承中华文明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08日 15:30 点击次数:

我校考古学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90多年前的齐鲁大学和国立山东大学时期。1928年,时任齐鲁大学助教的吴金鼎先生调查发现著名的龙山镇城子崖遗址,促成了龙山文化的确立。

1933年,山东大学中文系的9位师生参加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滕县安上村遗址的发掘,他们撰写的发掘收获,发表于山东大学《励学》杂志1934年创刊号。

20世纪50、60年代,刘敦愿先生和蔡凤书先生在山东大学历史系开设《考古学通论》等课程,带领学生奔波于山东各地,进行了数十次田野考古调查,发现了一系列重要考古遗址。

1972年,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创办,成为全国较早创办考古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创建之始,只有刘敦愿、蔡凤书、李肇年3位教师。第一届考古班共有10名学生。创业之初,人力、物力、财力极端缺乏。经过50年的奋斗,今天,前辈们开创的考古专业已经逐渐长成大树,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考古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交流的重镇。

50年来,我们先后建立起从大学本科、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到博士、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获得考古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山东大学的考古学科,先后被列为山东省重点学科、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特色学科、教育部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外专局111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办学实力。我们的专业师资队伍,从专业创建时的3人,发展壮大到目前的54人,包括40位正副教授,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中组部万人计划人选、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青年拔尖人才等16人组成的国家级领军人才团队。考古教师团队入选“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获评“山东青年创新突击队”等荣誉称号。

50年来,我们在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据统计,先后毕业了32届考古专业本科生,获学士学位634人;毕业30届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448人(含研究生班);毕业18届博士生,获博士学位89人。

近3年,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捷报频传:2020年,考古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考古+”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2年,我校入选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考古学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考古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首批建设试点。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2021年,我们承办了由教育部、国家文物局指导的“全国革命文物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发展论坛”,李群局长、翁铁慧副部长等领导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讲话,开启了全面推进革命文物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发展的新篇章,为我们做好革命文物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了道路。

50年来,我们始终把田野考古作为考古专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为培养学生和支持国家经济社会建设而开展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遍布全国,先后有山东邹平丁公遗址、长清仙人台遗址、长清双乳山汉墓、章丘洛庄汉墓、济南大辛庄遗址、章丘焦家遗址等8项成果获评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有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田野考古质量奖。

近5年,我们的考古发掘成果在多个领域斩获殊荣:2018年,“礼出东方———山东焦家遗址考古发现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展;2020年,李占扬教授团队在河南灵井发现的鸟雕化石获评“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2022年,山东大学博物馆“百年学府 文韵齐鲁”展荣获第十九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优胜奖。

50年来,山东大学考古专业的考古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出版各类著作93部,其中《鲁东南沿海地区系统考古调查报告》荣获教育部优秀成果一等奖,其英文版也于 2022年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还有一大批成果获得多项省部级奖励。《东方考古》已连续出版编辑20集,产生重要的学术影响。在校师生发表各种学术论文千余篇,为中国考古学研究的发展作出了山大贡献。

近5年,我们承担了37项国家级课题和26项省部级课题任务,在《考古》《考古学报》《文物》、Nature、Cell、PANAS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2018年,“许昌人新型古人类化石”获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20年,《两城镇———1998~2001年发掘报告》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50年来,我们坚持守正创新,引领考古学研究的重心从传统的文化编年史研究向以科技与社会考古为重心的方向转移,并在环境考古、聚落考古领域初步形成了山大学派,并布局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海洋考古和博物馆学等领域,既适应了考古学内在发展和走向世界的需要,也极大地拓宽了学科领域,提高了研究水平,增强了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的能力。2017年,我们与耶鲁大学人类学系共建的“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获得教育部立项支持,在全国高校率先建立了一系列专门考古实验室。2022年,山东大学博物馆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成为全国高校唯一的历史考古类国家一级博物馆。2023年,考古学科先后获批科技考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古环境重建与生业考古国家文物局重点实验基地。

50年来,我们十分重视在学科建设上开展校内合作、国内合作和国际合作,特别是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从而产生出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成果。我们与美国耶鲁大学等高校与研究机构合作,在鲁东南沿海开展的区域系统调查和对两城镇遗址的发掘。2008年耶鲁大学文德安教授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友谊奖”。

新时代10年,我们承办了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参与组建中肯联合考古队赴肯尼亚做考古发掘,联合波尔多大学在法国开展旧石器时代岩厦遗址考古发掘,承担国家文物局境外考古专项———沙特塞林港遗址考古发掘项目。我们赢得唐仲英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建设了唐仲英考古发掘及文物保护实验室。姜波教授当选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马清林教授当选国际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委员会理事会理事,在国际考古学界发出了山大考古的声音。

50年的发展,特别是新时代10年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文物局、山东省委省政府以及国内各考古文博单位的大力帮助和支持。2019年,我们与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签署合作协议;2021年,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1年,与国家文物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签署合作加强山东文化遗产保护框架协议。这是国家文物局、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对我们的关心和厚爱,引领和支撑了山大考古在新时代新征程的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征程。

山大考古的下一个10年,是党和国家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10年。山大考古的下一个30年,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30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新征程的山大考古人,应当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栋梁之材,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和文化强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贡献山大考古力量。

(作者系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本文根据作者在庆祝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创建5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整理)

注:原文刊载于《山东大学报》2023年第21期第5版。


【供稿单位:山东大学报    作者:方辉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夏郗 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