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浅谈《论语》中的为政智慧

发布日期:2018-01-04 08:42:19 点击次数: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巨著,几乎每一位中国人都或多或少地读过它。《论语》这部书包含很多内容,有孔子及其弟子日常生活与交流的描述,有孔子对其弟子的评价,亦有孔子从政、为学的一些经历。这部书虽篇幅不大,但内容十分丰富。《论语》中,关于“理政”的内容占了不小的一部分。古代中国统治阶级多数都读过《论语》,很多人都有意识地利用《论语》中的思想来治理国家。北宋宰相赵普曾对宋太宗言:“半部《论语》治天下。”故《论语》中的为政智慧,有必要进行总结。

一、为政以德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孔子曾多次提到要用“德”来理政,“德”即美德,其乃心中最真实、最可凭而又不可掩之物,为为政之枢机,为政以德,不施苛政,则民从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门政治理想,主德化,主礼治。“为政以德”并非不用“法”,“法”亦为“为政”所不可或缺的。汉武帝时,虽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当时实际上施行的是“外儒内法”,当时的治国方法,是儒、道、法三家融合后形成的。如何“为政以德”呢?《论语·学而》有言:“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即临事谨慎专一,守信用,节约财务,以爱人为念,使用民力,要顾及他们的生产时间。此即为“为政以德”的一些具体表现。

二、为政以礼

“礼”同样是《论语》中很重要的概念。春秋时期,礼乐崩坏,周王朝四分五裂,正是在这个时候,孔夫子奔走于各国,呼吁各国国君恢复古时礼乐制度。他认为这样的话,战乱将会得到平息,周王朝将重新“郁郁乎文哉”。然而,他在许多国家碰了壁,他的治国思想也并未充分得到施展。纵然如此,“治国以礼”的思想也值得我们借鉴,“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论语·里仁》)。为政以礼,要求为政者首先要约束自己,不做越矩之事。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论语·学而》),要想治理好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首先要约束好自己,“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此外,以礼待人亦十分重要。这样,一方面可以赢得民心,一方面有利于自己地位的巩固,同时亦有利于自己各项政策的推行。子夏曾言:“贤贤易色,是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子夏的上述言论,讲的就是如何以礼待人。

三、为政者的性格

身为一个为政者,其性格亦十分重要。历史上,有许许多多为政者,他们有的为人所称颂,万古垂青,有的则为人唾骂,遗臭万年。“性格决定命运”为很多人所认可。那么,身为一个为政者,又该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呢?《论语·雍也》中有这么一段话,“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季康子问孔子的问题是孔子的三个弟子子路、子贡、冉求可否从政,孔子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而且他对每个弟子的性格评价都各不相同,子路断决如流,子贡目达耳通,冉求多才多艺。孔子认为,他们三个,都可以轻松地管理政事。由上文可见,为政者的性格不必过于呆板统一,而可以各不相同,但是,要做一个杰出而卓越的为政者,其性格中所必不可少的一点就是“仁”。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论语·公冶长》)。孟武伯问孔子,他的三个弟子子路、冉求、公西华是否做到“仁”了,孔子的回答都是“不知其仁也”。但是,孔子同样对三个弟子的政治才能予以了肯定。“仁”,是孔门子弟的终极理想。孔子的三个弟子并非不仁,“仁”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孔子的三个弟子都表现出了“仁”,但他们所表现的,并非“仁”的全部。身为为政者的人,需要去求仁。“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论语》一书,蕴含许多极具价值的治国理政思想,本文仅是个人愚见,如若各位因此文而对《论语》感兴趣,可自读之。读罢,相信各位将收获颇丰。

参考文献:[1]钱穆.论语新解.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供稿单位:药学院    作者:葛蒲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赵欣 曳孜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最新发布

新闻排行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您是本站的第:64104994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