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发布日期:2017-11-10 09:47:41 点击次数:

前阵子,利用闲暇时间终于看完了《追风筝的人》,一路看得有些揪心、压抑。还好,主人公没有让读者失望,风筝再一次高高飞起。

故事开始呈现的是一个美好的开始,主人公阿米尔与哈桑两位都是十二岁的少年,一位是富家少爷,一位是仆人兼玩伴,一位是被视为高贵的普什图人,一位低贱的哈拉扎人。最初的最初,他俩是最亲密的朋友,一起嬉戏,一个讲故事,一个是忠实的听众。悲剧就是从那一次风筝大赛开始。读者的心也就从这刻开始,随主人公二十多年中所经历的心路历程而揪心、起伏着,同时也被哈桑的那颗对小主人阿米尔的赤胆忠心所感动着。

这个一年一度的风筝节,是一场孩子间的技艺大比拼。积蓄了一年的力量,都想成为打败天空中所有风筝的英雄,直至追到最后一只被击落的风筝意味着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这次风筝大赛的胜利,对于一向在父亲眼中是懦弱的阿米尔来说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父亲的赞美和笑容。当阿米尔击败了天空中的所有风筝后,追到那只最后被击落的蓝风筝的任务义不容辞落到了哈桑身上,因为哈桑是最优秀的追风筝的人。可一向怀有强烈种族歧视的宿敌阿塞夫也想得到那只蓝风筝,他要从哈桑手里抢走风筝。悲催的是,及时赶来寻找哈桑的阿米尔躲在角落里默默注视着哈桑被凌辱,直到泪流满面却仍不敢挺身出来阻止一切的发生。日后,阿米尔无法面对一片忠心的哈桑,内心充满了愧疚与自责,始终不敢正视自己的懦弱。在小小的山坡上,阿米尔一次又一次将石榴狠狠地砸向哈桑,希望哈桑责骂他,甚至打他一顿,而哈桑对于友谊始终是忠诚的,宁愿自己受委屈也不伤害朋友。这下,阿米尔的负罪感更深了。阿米尔不敢面对被背叛的哈桑,又一次选择了逃避。他选择了栽赃哈桑,导致受屈的哈桑永远离开了这个家。

故事继续着,俄国侵占了阿富汗,战争的爆发,阿米尔与父亲被迫离开故土来到了美国,开始了新的生活。在美国的日子里,那痛苦的回忆,像毒蛇一样在梦境中舔舐着他,良心受着谴责。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哈桑与自己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想为哈桑尽一点力,于是,责任与赎罪让阿米尔再次踏上因战争而变得满目疮痍的这片土地。当得知哈桑死讯后,得知哈桑的唯一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侄子索拉博落入阿塞夫手中时,一场救赎开始了,面对近乎疯狂的阿塞夫,他勇敢地站了出来,阿塞夫雨点一样的拳头落在他脸上,他却笑了。虽然伤痕累累,虽然历尽艰辛,但这次阿米尔能像哈桑不顾一切保护他那样,救回了索拉博,也找回了遗失已久的自我。那一刻,阿米尔应该是解脱了,他终于战胜了内心的怯懦,捍卫了友谊。

故事的结尾,如一路奔腾的河流又回归到了平静,阿米尔费尽周折带回了索拉博,回到美国,承担起了做父亲的职责。再一次将风筝放飞在空中,为哈桑的儿子追逐着风筝,慰抚这孩子那颗受伤的心。结局虽不完美,但是温暖人心扉的一幕,读者的心也随之释然了。

合上书本,我再一次被这本书的封面吸引:一片绚烂的晚霞,紫红色的霞光中一条长长的风筝线轻柔地牵扯着那只风筝,静美的画面仿佛要把人带到更深更广远的世界。我想,生命就是一片天空,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风筝,无论它代表的是诚实、友谊、理想或是其他什么,我们都不会停下前行的脚步,会永远追逐着属于自己的那只风筝。

【供稿单位:临床医学院    作者:潘中健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黄敏 曳孜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最新发布

新闻排行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您是本站的第:64104994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