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送妹记

发布日期:2017-08-22 17:20:30 点击次数:

20世纪90年代生人,世称“90后”,在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多是独生子女。我是90后,却不是独生子女,我有个小8岁的同胞妹妹。胞妹自幼聪颖懂事,深得家人喜爱,我也不例外。不过我一直以她的至少0.5个家长自居,对她的爱兼有严格。今夏,她参加中考,成绩较佳,被我的母校录取。为了让她顺利适应紧张和高压的高中寄宿生活,我主动做起了她的“入学指导”。

在她开学前一个月,我让她自己列了一个清单,从衣食住行等角度出发,分类标出寄宿生活所需要的物品。待她写完,我再帮助她调整和优化方案,并且详细告诉她原因。除了准备物品和行李,我时不时地给她讲一些我高中的趣事和见闻,从学校官网上找视频给她看,让她了解学校的日程安排和生活模式,也了解在这样的环境里,师生之间的互动和相处方式。

报道那天早上,我和父母一同送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没有因为人手多,就允许她空手在学校里摇摆,她负责搬运自己力所能及重量的行李。在宿舍整理床铺和柜子时,我拦着母亲不让她插手,只在一旁指导几句,让胞妹自己铺床,自己收放好了衣物和其它物品。之后,我带她在学校里熟悉情况,还留了一些小事,待我们走后让她自己去做。

从初中到高中,对她而言,是挑战;对父母和我,是充满矛盾心情的转变。一方面,家长希望给她最好的,但更希望她能自己做到最好,学会独立和自强。所以,家长必须要克制地爱,让她经过锻炼,在离家前成长,力求她能在自己奔跑的时候,避开那些曾经绊倒自己的石头。另一方面,家长又担心她会摔倒,也知道她一定会在某处摔倒。那时,家长必须狠下心,像儿时一样,不扶她,鼓励她依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以此忍着泪与心疼换得她离家后的成长。如此来看,我大抵做了次合格的“入学指导”。

校外吃过午饭后片刻,她就赶我们回家,声称自己要去同舍友社交了。父亲的车开到学校门口,她下车便走。她没有多说什么,我们也没有多说什么。我没有等着她的身影逐渐变小,但我想,她的背影一定会告诉我们不要追。

回家后,母亲待在胞妹房中待了一下午,收拾房间,摸一摸这里,摆一摆那里,嘀咕着:“不知道小妹肚子疼,现在怎么样了。”父亲下班,问:“你们想她吗?”母亲笑笑,没有说话,父亲也因难为情而未直言思念,只是去妹妹房中坐了一会儿。晚饭后散步,我与父亲讨论着小妹的优点与弱点,不提期待,谈的都是深深浅浅的担忧,不知不觉,我俩竟绕着小城走了一圈。

人常说,子女在为人父母后,才能理解当年自己父母的良苦用心和浓浓深情。我看未必,胞妹首次离家,我已对家父家母之复杂心情和不易有了初体验。在我肩负对胞妹0.5个家长的责任的同时,我更应该做一个百分之百的女儿。

【供稿单位:政管学院    作者:张梦琨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黄敏 思萱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最新发布

新闻排行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您是本站的第:64104994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