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藤鞭不是万灵丹

发布日期:2011-11-30 14:14:51 点击次数:

  继美国“虎妈”放歌之后,中国“狼爸”萧百佑也火了。一门四子三北大,着实让家长们艳羡不已。但萧爸将三个孩子“打”入北大,不得不引人思考一番:萧氏教育缘何受追捧,藤鞭是不是子女教育的万灵丹呢?
  按照常规逻辑,不论是靠打还是靠赏识,但凡考上北大的孩子必有其优秀的资质。配合良好的后天教育,这种资质得以最大限度地挖掘,然后在更高更广阔的平台上发挥自己的才能。萧爸打,却不让棍棒盲目地落到子女身上,他有独特的模式,他强调自己打孩子的“科学”和“艺术”。
  萧爸说,自己是在母亲鞭打下长大的,自己“打”和母亲“打”的共同点,都包含着对孩子浓浓的爱。打是父母教育子女的手段,却能成为目的。父母不会无缘无故打孩子,开打的原因多半归于孩子犯了错误,希望这些疼痛在孩子脑海中留下印记,使孩子在下次处理同类情况时长点记性、不要被同样的错误绊倒。笔者相信绝大多数中国父母是讲道理的—尽管不少家长对孩子动过棍棒尺鞭—考虑孩子的天分,没有家长会因为孩子“笨”而使其受皮肉之苦。
  “棍棒之下出孝子”,传统观念对教育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尽管应试教育漏洞百出、素质教育日趋破产,但在以考试、升学作为主要衡量标准的当下,一门四子三北大的成绩堪称一个优秀的案例。况且,“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从哈佛女孩刘亦婷开始,各种育儿经层出不穷,每一个成功案例都会有人热捧。“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深入人心,随着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孩子们成长的步伐也越来越快。这不乏功利心理的影响,但也忽视了孩子们成长的自然规律。
  很多家长打孩子之后说“气不过,就打了”,这实际上是沟通达不到目的之后,暴涨情绪的发泄。没有家长的社会阅历、知识储备,孩子的思维方式跟家长是不同的,家长讲述的很多道理在孩子的小脑袋里或许根本就是“不可理喻”。相比之下,家长作为经历过孩提时代的过来人,换位思考应该更容易一些。千百年来的家长制度,让很多父母一时难以走出支配者的角色,就像萧爸,不允许孩子们自由看电视上网,不允许孩子们交朋友、喜欢植物,“为孩子们在同学圈中圈起了一个最纯洁、最安全的环境”,一手调控着孩子们的未来。这分明是角色的错位,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并非家长的附属品。
  所以,私以为,藤鞭并非子女教育的万灵丹,萧氏教育的成功只是个案,并不具有普遍推广的意义。棍棒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回归,而孔夫子早就说过,教育贵在因材施教,这也是矛盾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没有一个成功的个例可以完全复制到其他人身上。
  子女未成年时,父母要担任监护人的角色,让孩子尝试理解其中的道理远比强制性机械记忆棒子的惩戒来的有价值,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更比仅仅记住一件事情有意义,而沟通在其中有着无可匹敌的作用。看着数名家长将子女送至萧家,笔者想奉劝一句,如果生搬硬套,那无异于邯郸学步,只可贻笑大方。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徐淑萍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夏清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最新发布

新闻排行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您是本站的第:64104994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