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二读《围城》有感

发布日期:2019年09月01日 14:53 点击次数:

钱先生的围城,是我第二次阅读了,对于经典之作,向来是不敢妄评,总觉还需要年龄再增长些,大概才能理解得更加透彻。

儿时看杨先生的书,极其羡慕他们幸福的婚姻生活,仿佛他二人是神仙降世,既无柴米油盐之忧,又无亲戚裙带之扰,现在想来是少女的天真了。看着柔嘉与方氏大家族的磕磕碰碰,想起杨先生曾撰文叙述回无锡旧派钱家做“老妈子”的种种;鸿渐月薪不及妻子一半,孤岛时期也确是杨先生独自负担家计。确实原来以为自然的脸,也是经过修饰后的艺术。当然,时至今日,也未必便对爱情和婚姻有了更为准确的体会。只是也想着,这世间事,能催生思人的情感与劲头的,总归也还是些强烈的欲望。要引人期待与探索,浪漫主义与实用主义有时都是无用的,还是要人在探索之后得到些久违的兴味,和与自我的相通,才让人安心地把自己封入自我设定的城墙中。

而探索与了解这件事,仿佛也总是有些周期性。从好奇到心动,从心动至怀疑,从怀疑又至付出,然后又归于平淡,又归于习惯,又催生新的心动。爱一人也好,忠一事也罢,都终是逃不过。当然,这原本也是平常事,所以这引人失落的,也不是任何人事结局中的矛盾与平凡,终究还是辜负了最初虚空却旺盛的期望。从前亦曾思索,心怀满满地期待到底是人间喜事,还是本为不该。但对不同的人总有不同答案。就如围城之于人,是束缚的岩壁,也是守护的堡垒。有希望终究是好事,就像必然会失望也未必是坏事。人间因此有故事,自我因此有蜕变。正如他开篇所说只是记述了一些人一些现象而已,但这些“特征集合体”的人和事一个个都仿佛就在身边,它们此起彼伏时隐时现地跳跃着从不肯停歇一秒。从孤岛时期到现在、民国到共和国、抗日到和平、物质匮乏到充裕,倏忽八十年,社会意识形态竟丝毫未变。

钱先生痴黠中带憨,杨先生干练中带圆,是顶互补的组合,所以为何二老能在曾经的那段离奇岁月中平安度过也不难理解,痴人佛系,圆人融通罢了。

读至附言也是全书最后一句“围城里写的全是捏造,我所记的全是事实”,不禁莞尔一笑。


【供稿单位:口腔医学院    作者:荣幸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杨小雪 苏琪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