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观《希波克拉底》电影有感

发布日期:2019-04-09 09:39:03 点击次数:

《希波克拉底》是一部关于医学生成长、医疗环境、医患关系的法国电影。故事发生在法国,班杰明是个刚毕业的医学院学生,他进入自己父亲担任外科主任的医院当起了实习医生。与班杰明同时进入医院实习的是一个来自阿尔及利亚的外籍实习医生阿布德,他在阿尔及利亚已经是执业医生,为了申请移民,报考法国医生执照,不得不再在巴黎医院重新实习一遍。在一次班杰明的医疗疏失中,病患不幸离世,班杰明因为自己父亲的保护,得以免责,阿布德却因此要受到处罚,于是他从医生涯的第一个抉择开始了。

这部电影获得了多项凯撒电影节奖项提名,有着法国电影特有的云淡风轻。不但关注到了医患关系,还表现了面临生死抉择时医生的困境。更难得的是,这部电影直面了医生作为“人”的一面。

每个医生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都宣读过希波克拉底宣言。看似神圣,但电影里却说“医生不是一种职业,是一种诅咒”。当然,要破咒,远不能只依靠一个医生的力量和一个病患的悲剧。

因为现如今,能够完全治愈的疾病屈指可数。所以绝大多数时候,作为一名医生,我们应该从专业角度上,尽可能地帮他们治愈疾病,去用心帮助他们,总是去安慰自己的患者,增强他们战胜病魔,恢复健康的信心。对患者来说,他们希望的是得到的治疗和救助,以及医务人员的体贴和关怀。正如特鲁多医生的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一名医生,不仅要掌握疾病的征象,揭示与解释其原因,还应具备接纳疾苦,懂得抚慰的能力。更避免行医过程中的三大“自毁行为”:冷漠,傲慢,贪欲。我们该构建一种怎样的医患关系,才能做到“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呢?

从定义上说,医患关系是一种以医生为中心的群体和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所建立的关系。而治愈疾病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一个医生的基本素质。下面提到的帮助和安慰都是建立在治疗的基础之上。因为达成医生和患者良好关系的最终目的就是治愈,所以“有时是治愈”是基础。而“常常去帮助”则是医方在医患关系中的义务。所谓医师的义务是指医师应尽的责任,即对患者的义务和对社会的义务。那么怎么去帮助患者呢?这种帮助是尽可能地减少患者的痛苦,减少患者及其家人的负担,这种负担既是肉体上的,也是精神上的。不论我们能不能治愈患者的疾病,我们都应该尽全力医治患者,这就是医生的义务,因为医患关系的实质是以诚信为基础的具有契约性质的信托关系,以诚信为基础代表着医患之间的相互信赖,当患者把生命的处置权暂时交付给医务工作者,医务人员便会以帮助患者为初衷,治愈患者为目的尽一切力量诊治患者。“常常去安慰”是良好医患关系的升华。某些疾病虽然不可治愈,但安慰是一种关怀,是站在患者的身心角度去帮助。现代医学技术能够完全解决的疾病少之又少,死亡,是每个人避免不了的最终过程。在病人无法治愈,遭受疾病之痛的时候,安慰是最好的解药。一位癌症晚期的骨瘦如柴的患者,如果有医务工作者的临终关怀,就会减轻他的痛苦,会让死亡变得更有尊严。一位正在遭受着分娩痛苦的产妇,如果有位助产士在一旁紧紧握着她的手说:没事,放松,你可以坚持的!那么就会缓解她的不安与痛苦,甚至会让生产过程更加顺利。我们言语上的安慰,行动上的关怀,何尝不是一种美德呢?

医学从古希腊医圣手中的蛇与杖,到现代医生身上的白大褂、手中的听诊器、柳叶刀,充满各种仪器的检验大楼,变得越来越物化,靠物质治疗使得医生过度关注疾病的局部而忽视了整体的人。其实,认真地问问自己:过去,我们选择从医的初心是什么?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做一名好医生?未来,我们将取得怎样的医学成就?

其实我特别喜欢一段话:一位终日帮助他人直面苦难、穿越苦难、超越苦难的人,自己应该如何真面苦难穿越苦难、超越苦难?是否还愿意为坚守初心再打拼一程吗?是否愿意为明日的霞光再跋涉一段长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每当默诵起希波克拉底誓言时,我们是否像誓词里说的那样:“尚使我严守上述誓言时,请求神祇让我生命与医术能得无上光荣,我苟违誓,天地鬼神实共殛之。”

【供稿单位:临床医学院    作者:陆钰坤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魏欣燕 谢婷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最新发布

新闻排行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您是本站的第:64104994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