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山大日记:“齐旅徽汉”暑期调研团成员 伍云泽

发布日期:2018年08月16日 10:20 点击次数:

最初规划的时候,是不会想到今天会有这般夹杂着汗水的深刻回忆的。

天刚拂晓,我们一行便匆匆赶到济南汽车站,坐上早上6:30发往沂水的第一趟车。一路的颠簸似乎是无尽的,长长的车程一直持续到正午。在当地负责同学的带领下,我们顺利地安顿了下来,在享用了当地特色的农家乐之后,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屋里,开起了准备会议。

我们本次的调研活动,是关于贫困农村地区如何以发展旅游业为方法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在这些地方的生活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体验。沂水之下的桃棵子村显然就是一个旅游脱贫的典型——进入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家孤零零的门市部(后来才知道这就是这里唯一的一家),房屋顺着山成了一片,由几条修起的土路和柏油路不工整的切成无数块,公路由北向南穿过村心,一个农家乐在最边上,它是我们唯一可就食的去处。村中发展的是红嫂文化,有纪念馆与故居,谈起她们,村里人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很快开完了会,我们便分成几组出外访谈。我和另一位组员一起敲开了第一家调研对象的家门。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大叔,短平头,只着短裤与拖鞋,深棕色的皮肤满是劳作的印记。他一点也不惊讶于我们的来访,反而是很热情的拉我们进屋去。我们的问卷涉及到旅游扶贫的十数个维度,本来我们准备读着让大叔填写问卷,没想到还未开口,大叔已经兴趣盎然的接过了纸笔,自己做了起来,我们惊讶于这没预料到的情况,不过也没多说,便和女主人先聊起来。他们家里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在山财毕业,已经出了嫁;只留下家里的小女儿,还是初中生;家里种姜、芋头,就在山上不远处;男主人刚打工回来没两天,其他村里的壮年人大多还都在外……

不多时,男主人也填完了问卷,我们便一起聊了起来。大叔的言谈更加直率,他农忙时在家务农,不农忙时出去打工,我们的问卷并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他的一切好像都没因为村里的旅游业有所改变,如果没有我们的登门,可能新来的旅游者对他们而言就只是几张新面孔而已;政府的决策也并不过问他们,他们不靠公路也不靠园。拿着他的问卷,生活幸福感一栏有六个选项,他都选择了一般;“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得到了生活中我想要的东西”他选了不同意,可能两个女儿还承载着他更多的渴望;“如果我能重新开始我们生活,我几乎什么都不会改变”他选了非常同意。时间飞快,做好了访谈,我们准备离开,男主人送我们到了门口。雨中送别时,我们再三话别,他才肯往家里走去。

今天的调研活动,让我感受到了无比淳朴的人情味。旅游扶贫作为一项刚刚起步的脱贫新办法,无法惠及村中的每一个人,男主人对生活的乐观与面对现状的无奈,是最让我受触动的。若扶贫能经于旅游又不止于一处;若有更多的脱贫对象能像大叔一样积极劳作与生活,相信,我国的乡村脱贫事业将会进展得更顺利。


【供稿单位:管理学院    作者:伍云泽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李孟楚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