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日记 > 正文

学生

王文兴院士采访者 朱丰卓

朱丰卓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11日 18:21 点击次数:

踏入幽静的乐水居,小区里的植被仍然一簇一簇,为静谧添上一抹盎然的绿,到达楼层后,刚出电梯门,王文兴院士已经亲自站在门口迎接我们这些后辈,充满笑容地和每个人握手,丝毫没有架子。王文兴,中国工程院院士,2011年获首届环境科学终身成就奖,2014年第十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履历辉煌,纵观王院士历经过的风风雨雨,从来都是踏踏实实把事情做好,不计较个人得失,把国家的需要放在心上。

王院士少年读书时,伴随着的是抗日战争的炮火。也正是由于少年时的影响,让他养成节俭的习惯,不愿乱花国家一分钱。王院士已经九十多岁,身体也不如以前,被问及为什么还坚持自己出行,拒绝专车时,他平静地回答:“我是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带着从前的经历对我的影响,国家和学校已经对我们这些老教授很照顾了,不能再多打扰,坐飞机头等舱和二等舱都能到地方,二等舱也是坐几个小时,不能给国家多添负担。”

“当时的年代是哪里需要,我们就到哪里去。我工作过的地方包括北京、天津、沈阳、甘肃…… 组织有需要,我们就服从安排。”王院士回忆起当时的工作情况时说。1981年开始,王院士先后担任“六五”、“七五”、“八五”、“九五”酸雨科技攻关项目组长,领导、组织、实施,并亲自参与现场观测和实验研究工作,搞清楚中国东部地区、两广地区降水酸度和化学组成的时空分布;也曾主持课题“兰州西固地区光化学氧化剂污染控制对策的研究”,其发现成为兰州西固地区光化学污染控制对策制定的理论根据。

为了保证摄像的质量,访谈现场大家都保持安静,王院士用平静的口吻叙述着不平凡的岁月,讲起那些过往,他的眼神中仍闪烁着光芒,那时生活艰苦,科研困难重重,但正是以他为代表的一大批有济世情怀的学者,在最艰难的时代,以他们所认为的“一点奉献”,构成了中国发展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访谈行将结束,我们请王院士对学科建设作出评价,王院士说:“整个山大面临的形势是很紧迫的,高校都在搞‘双一流’,都争取往前迈,我们压力是很大的,过几天我们研究所也会开会,专门研究如何把学科建设给搞上去。”

采访最后,当被问及如何评价自己的一生时,他说:“会感叹过去没有机会做自己喜欢的专业,但是并不后悔,现在我已经九十多岁,人的一生,精力是有限的,能够为别人、为社会作一点贡献,是个人最好的归宿。”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王院士等人,是真正的大国匠人,他们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让祖国变得美好,他们心中的自豪与成就感是无法衡量的。


【供稿单位:法学院    作者:2017级硕士研究生 朱丰卓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张鸿儒 李琴 张丹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最新发布

新闻排行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您是本站的第:64104994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