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人物(旧) > 正文

第三届山东教学名师蔡履中教授专访

发布日期:2007年11月22日 15:28 点击次数:


    [本站讯]“这些荣誉只是树叶落下打到我的头上,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我今后只要踏踏实实地做好老师。”“任何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团队,每一个方面都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这是第三届山东省教学名师和师德标兵获得者蔡履中教授的从教理念和价值准则。而在领导、同事和学生们的眼里,治学严谨、倾心从教、乐于奉献、言传身教、良师益友、淡泊名利、热爱生活这些词似乎更适合于这位谦逊平和的名师和师德高尚的学者。
    潜心教学 爱岗敬业
    1963年,蔡履中老师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学生时代的他,对于名师风范满怀仰慕之情,希望自己能追寻前辈的足迹,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来,无论在中学、师专及大学教师的岗位上,他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抒写出了新时期的名师风范。对于教授给本科生上课,蔡履中老师说,“这并不奇怪,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反而是不大正常的事情。本科教学是高校教学的基础层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培养。越是好的老师越应该自觉的走上讲坛为学生讲授基础课。”
    身为理科的专业教师,蔡老师作风严谨,在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兢兢业业,夙兴夜寐,不敢丝毫懈怠。虽然已是教学名师,有着20多年的高校授课经验,但每次上课前,他仍然一丝不苟地认真备课,推敲教学方案,并不断加入新的内容,甚至重整教案,精益求精。即使教过多年的本科光学课,蔡老师每次课前至少也要花费几个小时重看和修改教案。曾经是蔡老师学生现已是老师的杨修伦博士说,蔡老师做什么事情都特别认真,虽然自己教学已经几十年了,每次上课前,他都谢绝一切活动专心备课,总是希望把自己的课件做到最好。多年以来,他开过不下十门课程,从未因个人原因缺课或请假。
    精研讲艺 提高质量
    讲课,对于蔡履中老师来说从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他认为,讲课不仅是简单的复述,而是一种再创造过程,是一门艺术。教师需要从浩如烟海的知识库中发掘出学生最需要的思想和方法,并通过各种手段使自己的思想变为学生的思想,这是需要相当功夫和功力的。蔡老师正是朝着教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这一终极目标去做的。对此,从本科生时期就上过蔡老师课的博士生董国艳说:“蔡老师教学方式很灵活,善于举一反三,使学生们从枯燥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将《光学》讲的生动形象,并能从社会、人文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由于他文学功底好,讲课生动,学生很喜欢。”
    蔡老师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讲解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常能利用简单的器材给同学们演示生活中的一些光学小现象,从而把抽象的概念讲得通俗易懂。他的讲座“光之美”内容丰富,包含二百余张精美的幻灯片,很受大家喜爱。蔡老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看作一切教学过程的主体、服务对象、出发点、落脚点和终极目标,强调人的文化和科学素质的提高,把开发智力、启迪思维、培养创造力置于首位。多年来,他力求做到对所教课程知识的“专”和有关知识的“博”结合起来,并熟悉自然辩证法和物理学史,力求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教学。课堂教学中,他讲究和精研讲课艺术,力求作到科学性、系统性、启发性、趣味性,深受学生欢迎。早在1992年,《山东大学报》对此作了专门的报道。杨修伦博士告诉记者,“听蔡老师的课,不仅学到了书本知识,而且受到了全方位知识的洗礼。”此外,蔡老师还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活动,这些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光学教学质量。
    科研教学 相长并进
    “教学是老师的天职,是老师最为本职的工作。”“一个学校没有科研可以称为一个学校,但如果没有教学就不能称为学校了,从这方面来说,教学更基本。”蔡老师认为,有了教学,你只能说算是一个老师;但你要想成为一个好老师,还需要做科研。学校也是一样,这两点缺一不可。如果说,教学是一个学校之所以成为一个学校的前提,那么,科研才是一个好学校存在的重要条件。这是蔡老师对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定位,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他教学与科研并重,以科研促进教学,身体力行,真正做到了教学科研两不误、双丰收。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蔡老师曾参与美方多个部门资助的研究项目;在国内曾经或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的多项课题,其中2004年结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国家基金委评为“特优”。蔡老师也曾在国外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作特邀报告并担任分会主席。目前为止,他已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用英文发表、为SCI收录者80余篇,其中已被他引约200次。科研成果也促进了蔡老师的教学工作,例如在新版《光学》中就以思考和讨论题的形式将基础光学中的干涉与光学前沿光子晶体沟通起来。
    致力教改 推进创新
    多年以来,蔡履中老师一直潜心从事教学改革和创新工作。他主讲的《光学》课已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主编的《光学》一书也已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教材规划,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他把近几年的研究新成果加以浓缩,融入到教材的编写之中,从而能够为大家呈现全面前沿的知识大餐。
    在蔡老师看来,老师不应仅仅“授之以鱼”—即仅传授书本知识,更应该“授之以渔”—即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他的教学思想中一直把开发智力、启迪思维、培养创造力置于首位。不论是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蔡老师都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重点。讲解一个问题,他不是简单的告诉学生数据和结果,而是带领着大家一起去思考这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又是用怎样的物理思想来分析它。最终可以让学生养成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良好习惯,学会举一反三,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并体会到探索问题的乐趣。多年来蔡老师发表了30多篇教学研究文章,对改进教材教法起到了积极作用。他还采用有奖选作题、“小论文”、吸收学生参加科研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他培养的博士生曾先后获得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及山东省首届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
    教书育人 心系后生
    “经师易得,人师难得。”教师不应满足于只做“经师”,更应做好“人师”,做学生学业和人生两方面的引路人。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蔡老师力求做一个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既教书又育人的“人师”。老师就应该将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蔡老师说,“树人”是百年大计,不可急功近利;要常去浮躁之心,常存淡泊之志。他常以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去激励学生珍惜青春、志存高远。学生对其人品、学识和态度非常敬重。有一同学说道:“我觉得一个好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所流露出来的气质也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我最想对蔡老师说的一句话就是:谢谢!”
    作为有着多年教龄的老教师,蔡老师非常关注青年教师的培养,他无偿地向青年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培养他们的爱岗敬业精神,指导他们的教学方法,支持和带领他们参加教学研究,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青年教师。在他的努力下,光学系已形成了一个整合了光学理论课与实验课,包括多名教授、副教授、高工及青年讲师,老中青相结合,团结互助,干劲十足的教学团队。他不止一次的强调“任何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团队,每一个方面都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他将自己的许多成绩都归功于团队的力量。
     “对待学生,他既是严师又是慈父,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说起蔡老师,杨修伦博士显得非常激动。学习科研中,蔡老师从严要求,不允许大家有丝毫的马虎大意;生活中,蔡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地关怀。如果学生病了,不管多忙,他都会发短信或者打电话了解情况。学习上、思想上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学生们也都乐于跟蔡老师倾诉。因为,从他那里可以得到慈父一般的关爱,益友一样的安慰。
    热爱生活 淡泊名利
    “蔡老师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在繁忙的工作之外,他还是一个相当专业的摄影爱好者。”信息光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魏爱俭这样告诉记者。对于早年大学毕业后下乡锻炼的经历,蔡老师认为,这是很重要的一课,它丰富了自己的人生,使自己懂得了在复杂境况下应该怎样去面对,如何在顺境和逆境中都能保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也就是“never give up”。他说,一个人对生活的热爱,还可以看出他对人生的态度。他非常欣赏温总理在同济大学建校100周年时的一段讲话:“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这些话他感受颇深。他经常鼓励同学们“看看天空,看看彩虹,看看春天初绽的花蕾,看看雨后绿叶上的水滴。”“从中不仅可以学到知识,更可以荡涤俗念,净化心灵。”而他自己则喜欢闲暇时到田野中走走,看看大自然之美。
    蔡老师并不把自己取得的成绩作为追名逐利的阶梯。面对各种荣誉,他淡然处之,只是将此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对此,他的同事、信息光学研究所所长王玉荣说:“他有着严谨认真的学者精神。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不浮夸,不骄傲,不受社会上浮躁风气的影响,能真正地潜下心来搞学问。他对科研与教学的这种执著与认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蔡老师乐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即使没有任何报酬的工作,他仍乐此不疲。在做好科研及教学任务的同时,作为教学名师他积极参加教育拓展巡讲活动。近两年来,他先后在临沂、青岛、大连、南京等地中学作科普讲座十余场,听众五千余人。
    现在蔡老师已年过六旬,每年仍要上三、四门课,有时一天要站立讲课五、六个课时。对此,他说:“我的生命只是星星之火,但它可以传承智慧之光,托起明天的太阳;我的生命只是点点细雨,但它可以滋润万千新苗,催生参天的大树。”这就是现实中真实的蔡履中老师。
    蔡履中,1945出生,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63-1969)毕业,山东大学光学系研究生毕业(1981),获南开大学理学硕士学位,自1982年起在山东大学光学系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系副主任,现为关键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光学,包括全息学、光学图像处理与加密、光子晶体、干涉计量及光检测等。所著《光学》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曾多次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奖励。2003 年被评为山东大学首届教学名师;2006年所教课程《光学》被评为山东省及国家精品课程;2007年荣获第三届山东省教学名师奖和山东省师德标兵称号。]

【作者:文/马永军 慧慧 爱学 图/马永军 来自:宣传部 新闻中心 教务处 评估办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宜山】

【作者:文/马永军 慧慧 爱学 图/马永军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宜山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