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要闻 > 正文

“文化传承与儒学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2019年度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议同期举行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30日 21:40 点击次数:

[本站讯]12月28日,由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和山东大学共同主办的“文化传承与儒学创新”学术研讨会暨2019年度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议在北京举行。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谭方正,山东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徐文广到会致辞;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发表讲话;常务副校长王琪珑主持理事会议。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孟子研究院、曾子研究院、山东省图书馆以及山东大学的学者和中心理事共6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和理事会。

本次会议时值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国际儒联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五周年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发布三周年,会议旨在通过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意见》精神,强化文化自信,推进儒家思想的研究和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

谭方正指出,我国正处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起点,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未来。“创新”是今后中心工作的重要方向,要推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创性成果,为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作出独创性贡献。

徐文广强调,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是山东省重点支持建设的文化传承高端平台,山东省将进一步协调各方力量,对协同中心予以更大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通过中心建设,进一步推动省内单位在传统学术研究方面的提高。

樊丽明表示,山东大学具有悠久的文史见长传统,一向注重传统文化研究。在教育部、山东省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协同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协同创新中心健康发展,扎实前行,富有成效。樊丽明从夯实基础、人才培养、儒学推广、协同创新等方面对中心的发展提出建议要求,强调要重视基础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普及优秀传统文化,健全体制机制。樊丽明指出,在国家大力推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大背景下,山东大学会全力支持中心工作的开展,为中心发展做好服务,把中心建设好,在文化的创新传承上作出山大贡献。

山东大学校长助理邢占军、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学典就相关议程发言。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牛喜平、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宏舟、曲阜师范大学副校长夏云杰以及与会各协同单位理事就中心章程修改、部分管理文件起草、理事会调整以及中心下一步工作等进行了讨论,与会理事就有关事项进行了表决。

樊丽明主持了随后举行的“文化传承与儒学创新”学术研讨会。会议首先宣读了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发来的贺信。许嘉璐先生在贺信中充分肯定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在弘扬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对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提出了要求。他指出,文化传承与儒学创新要高度重视基础性工作,同时与其他文明和外国儒学家进行交流对话,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儒学传承创新过程中的作用,抓住历史机遇,展现时代担当。

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王世明指出,传承创新的实质就是将中国基因注入当今的中国生命中,强大的中国生命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标识。同时他指出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初心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初心相互印证,深刻地镌写在中国的文化基因中,同时也是中华初心的当代续写,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

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指出,文化自信是制度自信的基础,为我们的制度自信提供价值支撑、历史借鉴和当代启示,是我们坚韧的内心定力。坚定制度自信,必须要坚韧内心定力,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磨炼、凝聚我们的内心定力,全党不忘初心,全民万众一心,此心定会无比的笃定、坚韧、强劲。

清华大学陈来教授从诠释学的角度强调了文本传承与时代融合的现实意义,提倡文本开放性与解释者的创造性。同时他认为文化的继承关键是要承认在中华文化中含有超越时空、超越国度,赋有永恒意义又有当代价值的成份,是继承和发展的统一,使今人和历史文本进行创造性的对话,对典籍文本作创造性的诠释,对传统文本的普遍性的内涵进行新的诠释和改造,来适应我们当代社会文化的需求。华东师范大学杨国荣教授强调,文化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历史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要处理好儒学自身多样的思想需求,处理好儒学和其他中国传统学派之间的关联,处理好与西方文化的关系。儒学资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命题提供理论支撑,而社会、自然的变化也是儒学创新的时代背景。北京大学李中华教授认为,协同创新、传承发展的课题在当今具有非常迫切的现实意义,同时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碎片化问题、儒学研究商业化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儒学的创新发展需要坚持准确诠释,提升解释能力,坚持包容特性,落实实践意义,实现儒家文化的复兴。北京师范大学朱小健教授从传承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出四点倡议,认为传承文化是儒学的重要追求,创新是文化传承的活力所在,当下儒学急需青年认知原典,高校的通识教育应该提倡识儒之用。

华东师范大学陈卫平教授认为建立传统和现代互补的新型文明是中国道路、中国新型文明具有世界性示范意义之所在,其中人才培养是建设新型文明的生力军,在培养过程中既要打破学科界限又要承认学科界限,各有侧重、相互借鉴。四川大学舒大刚教授认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始于儒学创新,当下的文化自觉是儒学记忆的唤醒,文化自信是对儒学价值的重新评估,文化复兴是对儒学的当代振兴,用儒学重新规范信仰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张践教授对于中国宗教治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浙江大学贾海生教授认为,文化传承就是通过古籍整理,为学界提供当今最好的、最能够通读的、最有权威性的作为儒家传统思想载体的读本,对文献的整理和创新并不是对文献有意的歪曲、割裂、删改,而只是用文献建立自己的思想观念。其他与会学者也在各自研究领域的基础上,对文化传承与儒学创新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见解,共同推进了对论坛主题的交流深化。

在教育部和山东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各协同单位共同努力下,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绩。2019年9月,中心被教育部认定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为中心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为儒学的振兴以及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提供了坚实平台。


【供稿单位:儒研院 宣传部    作者:毕月娟 乐晓旭    摄影:谢婷婷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谢婷婷  】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