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研究生新同学:
上午好!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举行2019级研究生开学典礼,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受学校的委托,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给各位新研究生同学讲几句话。
研究生的培养方向是什么?我们明确,是培养学术创新型人才。什么是学术创新?各学科表现不同。大体说有以下几种:1.发现新材料。比如发现甲骨文。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随时可能有发现,今天看到丁肇中先生,我想到了十年前的一个小故事。2006年至2011年,山东大学承担了山东省的重大文化工程——编纂出版《山东文献集成》。这部大成书,收入了日照丁氏家谱,这部巨大的家谱有93卷之多,也就是在座的丁肇中先生的家谱。这部家谱的台湾版本是丁肇中先生从美国找到,才得以在台湾出版,这就是我这个专业文献学学科的新发现。2.提出新思想,比如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3.开拓新领域。4.推翻旧学说。5.填补学术空白。以上这都是学术创新。
怎样使自己成为学术创新型人才?当然是向本学科最有名的创新型人才学习。学习的办法,首先是阅读著名学者的传。数学家华罗庚、潘承洞、陈景润,生物学家童第周,农学家袁隆平。看看他们的传记,从他们的成长当中学习一些经验,受一些鼓舞。
学习的办法之二,是找这些杰出学者的代表性著作、代表性论文看。看看他们是如何写出来优秀著作、优秀论文的。从证据,到逻辑推理,到语言表述,到篇章结构,都要仔细看,就像小孩子学走路,去学习、去模仿。取法乎上,得乎中;取法乎中,得乎下。一定要看最好的,不要什么都看。
使自己成为创新型人才的第二步,就是积极参与创新活动。那么创新活动在什么地方呢?比较高级的创新活动在那些重要学者主持的国家科研项目里。如果有机会,你要参加导师的研究项目。如果导师没有主持项目,也可以考虑参加别的老师主持的科研项目。
参加项目,要从打下手、干粗活、擦洗实验仪器、拖地打扫卫生开始,培养吃苦耐劳、踏踏实实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培养成能上能下、能屈能伸的特殊人才;才能赢得教授的信任和好感。赢得信任和好感,才能得到教授的特别指点。中国有句老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为什么胜读十年书呢?那就是读十年书才能达到的水平、悟出的道理,他一次谈话就告诉你了。人家为什么要告诉你呢?那是基于信任。老专家都很愿意把自己的独门手艺传下去。传给谁呢?首先要选忠诚的弟子,这个弟子又必须有相应的学术水平。
你参加科研项目,是为了学习科学创新研究的方法,掌握科学创新研究的路径。教授派给你的研究任务,不一定都是你喜欢做的。在这种情况下,你要特别注意。第一要愉快地接受任务。第二要放下手里的一切,以最快的速度去做。第三要用最大的诚意把任务完成得尽善尽美。你接受了教授派的任务,又快又好完成了,教授能不高兴吗?他会问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没有?碰到疑难没有?你说有疑难问题。教授针对你的疑难问题,会告诉你这是学术界尚未圆满解决的问题,或者学术界尚未注意到的问题,这个问题多么重要,你要去进一步探讨,探讨的办法是什么。你就要抓住机会马上去查材料,去考虑。适当机会再向教授汇报进展情况。他会根据你的汇报,告诉你下一步如何做。如此这般,一个创新成果就出来了。他再指导你写成论文,再帮助你修改论文,一篇前沿水平的论文就形成了。我对好学生的判断有三条:一是忠诚,二是学问水平高,三是思想境界高。山大的办学宗旨是:“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你没有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聪明才智的情怀,那就是思想境界不高。你忠于老师,而不忠于国家,那不是真忠。原因很简单,堪为人师的人,它必然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你不了解这一点,算什么忠于老师啊!忠于老师,表现在忠于老师的思想,忠于老师的品格,忠于老师的学问,忠于老师的科学创新精神。只有这样你才能从老师那里得到衣钵,才能把老师的科学创新精神发扬光大,才能做出更高的学术创新成果,真正成为无愧于老师的新一代的创新人才。我的这些肺腑之言,也许对各位有启发,同时也希望各位同学们对其中不正确的东西给予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