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4月26日,山东大学人文社科学术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主题是“顺应时代、继承传统、服务国家、创新发展,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山大贡献”。会后,全校通过专题党政联席会、学术工作研讨会、科研工作会、专题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传达学习会议精神,认真讨论学校拟出台的《山东大学关于加快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端科研平台培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七个办法(以下简称“一个意见,七个办法”),研究部署落实会议精神、推动学科振兴的具体行动措施。
高度评价会议重要意义和作用。医药卫生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哲社学院、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儒学高等研究院、法学院、威海校区法学院、威海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分别召开贯彻落实会议,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各单位一致认为,本次会议深刻认识和理解了新形势下高校人文社科工作者培根铸魂的历史使命,会议不但明确了新时代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而且谋划了山东大学人文社科发展的实施体系,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实现“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的新起点。大家表示,此次人文社科学术工作会议的召开令人鼓舞、催人振奋,要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追求卓越、强校兴国的实际行动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山东大学建校120周年献礼。
认真讨论“一个意见,七个办法”。体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县域发展研究院、国际创新转化学院、当代社会主义研究院、翻译学院等各单位围绕会议精神、会议文件、单位前期工作回顾与不足、未来发展计划,对“一个意见,七个办法”的修改完善积极建言献策。一致认为,“一个意见,七个办法”对构建学术研究的“山大学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意见》是统领性文件,带有战略性、全局性和指导性意义,明确了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七个办法”对于创新团队、高端智库、高端科研平台、重大项目、青年学者支持计划、优秀成果华岗奖评选、高端学术论坛资助等工作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大家表示,这八个文件着眼顶层设计,立足于学校发展大局,是推行学校“强校兴院”战略的重要举措;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完善,将对协同推动实现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积极谋划未来发展之路。经济学院、艺术学院、威海校区体育教学部、文化传播学院、商学院等单位认为,学院兴则学校兴,学院强则学校强。近年来,各学院取得了全面进步,同时也面临更大的任务和压力。此次人文社科学术工作会议的召开,为学院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闻传播学院表示要以主流学科定位自身,在服务地方、舆论智库建设方面发力,在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和学术发展机制的同时,继续加大学术组织力度,搭建学术团队,构建学术平台,培育学术优势,不断提升学院的学术竞争力。管理学院确定近期出台《管理学院顶级期刊论文培育计划实施办法》《管理学院科研平台与高端智库培育办法》等文件,不断增强学院学术创新活力,有效支撑一流学科建设。历史文化学院表示,在教学和研究中,应充分考虑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凝练学科方向,努力打造更高的教研平台,为将来学院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动力。外国语学院确定今后将固本开源、交叉融合、创新发展,通过开展教师分类管理、青年学者助飞计划、首席专家制度、学科特色指导扶持等一系列举措,对标世界一流学科,为造就“山大学派”、实现学校“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做出学院的贡献。东北亚学院提出将积极响应学校关于人文社科学术工作的导向,充分利用学校政策扶持,加强学院人才队伍建设,聚焦国家战略培育项目,推进既有研究平台升级,进一步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结合研究院实际情况,从推动高端平台发展、首席专家制、培育创新团队、智库成果认定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研究院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要不断增强学术创新能力,在校区多方面开展人文、艺术等领域活动。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提出要大力整合和优化科研团队,创新科研组织方式,鼓励学术密切跟踪国内外学术和学科发展前沿和动态,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明确研究方向,增强学术核心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图书馆召开专题讨论会,表示将积极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及学科服务能力,为学校实现“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和“双一流”建设目标贡献力量。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与培训基地办公室表示,要更加注重将个人发展与学校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利用辅导员研究会、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高校辅导员》期刊的平台资源优势,展示山大智慧,引进优质资源,助力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相关单位正在以奋进姿态,凝聚共识、加强协同、谋划未来,为增强山东大学人文社科学术核心竞争力、实现人文社科“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为培育造就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山大学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