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要闻 > 正文

山东大学暑期学校打造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

发布日期:2018年09月17日 11:10 点击次数:

[本站讯]9月5日,山东大学2018年暑期学校顺利收官。本届暑期学校承继“引进海外名师、坚持开放共享、紧追学术前沿、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创新能力、提高专项技能”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精品化、国际化、创新型、开放式”的工作目标,遵循“理论与实践并重,创新与传承齐举”的原则,坚持发挥山东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科学设计,认真部署,努力将暑期学校打造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试验区。

开放共享 深化协同育人

2018年暑期学校所有项目首次面向济南、威海、青岛三地全体本科生开放,设置跨校区文化体验项目,构建威海校区蓝色项目(海洋学、空间科学)、青岛校区前沿项目(国际组织与国际政治、信息技术、可视计算)、济南校区特色项目(中华传统文化体验、创新创业、医学与生命科学)为亮点的项目体系,通过跨校区学习、视频直播等方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山东大学苏州研究院、深圳研究院、北京研究院继续举办“山东大学创新创业夏令营”,搭建校地、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引导学生深入苏州、深圳、北京等国内创新创业最为活跃的地区,走访考察创新创业园区和企业,同优秀企业家和校友访谈交流,通过课程学习、考察走访、项目实践、路演展示等方式,促进高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关注产业需求,学以致用。学校首次开设校际合作暑期项目,山东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发挥各自学科优势,合作举办“山大有约—最好的精品人文课”和“人工智能芯动力暑期创新班”,双方互派学生跨地域跨学校学习,学生深入对方校园,在知识海洋畅游的同时,感悟不同的学术氛围和校园文化。暑期学校还结合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脱贫需求,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团、红色实践调研集体等采用社会实践、基层锻炼、宣讲交流等形式,察民情、体民意、济民生,将山大的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辐射到广大农村地区。

崇实求新 强化实践育人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山东大学以工程训练中心为依托,以校级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为载体,构建了“数学建模系列培训”“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基础训练”“智能车嵌入式控制”“国际焊接工程师系列培训”“单片机设计与创新入门实战”“三维设计、三维打印和数控加工”“公共管理大数据与定量研究方法”“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等众多融合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理论实践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实训课程。得益于暑期学校的实践训练,山东大学学生连获全国数据挖掘挑战赛特等奖两项、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冠军两项、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创新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模拟电子系统设计专题邀请赛特等奖等。

选育并举 探索合作育人

高中和高校是人才培养中相互衔接的两个重要阶段,山东大学根植齐鲁,服务教育山东,探索将高校人才培养环节前移,转变为高中教育的“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推进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一体化。山东大学举办“智能技术未来科学营”“ICAN北斗星光未来科学营”“机械臂开发设计夏令营”等活动,以促进山东省优秀高中生间的交流合作,提升其对相关学科研究的兴趣,培养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引导高中生认识山大、了解山大、向往山大。同时,针对目前高中人工智能相关师资匮乏的现状,山东大学发挥相关学科的优势和特色,联合深圳越疆、深圳点猫等校友企业,开设了首个“人工智能基础高中师资专项培训班”,来自全省高中的35位教师参与了人工智能概述、语音识别、视频识别、文本识别、基于神经网络的GameAI、人工智能应用等为期5天的培训。学校还将在生涯规划等方面继续同高中开展合作。

暑期学校开办十五年来,已经成为山东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下一步将认真总结经验,加强顶层设计,推动部门协同,坚持学生中心,突出学院主体,树立精品意识,深化开放协同,增强广大学生的参与度、获得感和满意感。

 
   

【供稿单位:本科生院    作者:马金平    摄影:马金平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李皖宁 谢婷婷  】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