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要闻 > 正文

王世明教授做客尼山国学大讲堂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问题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02日 10:15 点击次数:

[本站讯]3月30日,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主办的尼山国学大讲堂第二十八讲在中心校区明德楼开讲。中宣部原副部长,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湖南大学、中国软实力中心客座教授王世明先生应邀作了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问题”的学术报告。

报告之前,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会见了王世明教授,介绍了山东大学的发展历史、办学宗旨等情况。双方就人才培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报告伊始,王世明教授首先赞扬了山东大学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出我国已经把传统文化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他认为,中华文化的兴起已经起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中就特别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基因,是中国人的精神标识,更是中国人的精神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家层面上,传统文化得到充分重视,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战略。谈到中华文化经世致用的自我表达,王世明教授指出,中华文化所宣示的功能有发育万物、崇德广业、教化应时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华情感的体现,其存在是为了解决当今中国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王世明教授在报告中强调,要明确中华文化的基本立场,必须追溯中华文明的源头。他认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立场是唯物的,相对于西方人以上帝为宗,中国人以天地为宗的生活方式蕴含着一个朴素的道理:世界是可知的、可为的。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要学会努力奋斗,更要坚持努力奋斗,这就是中国人的文化初心。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当前面临着新的时代课题,即富起来的喜与忧,其表现为奋斗动力的逐渐衰落,解决这一问题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需要从中华文化之根上发掘“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和“自天佑之”的人文智慧。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观上是唯物的,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相契合。王世明教授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基本架构的经典表述是“一阴一阳之谓道”,这种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所以要“法天下而顺阴阳”。对此,王世明教授结合仁、义、礼、智、信和刚、强、勇、毅、新等文化要素以及红色文化进行了系统阐释。

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学典教授主持报告会并作点评,认为王世明教授的报告一方面透彻地阐明了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另一方面鼓舞了弘扬儒学的勇气。最后,王学典教授勉励大家要有文化使命,并表达了希望在座师生复兴中华文化的期望。

山东大学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儒学高等研究院师生到场聆听了报告。


【供稿单位:儒学院    作者:赵连杰    摄影:陈祖根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书新 思萱  】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